机器学习在高德终点抓路中的运用实际
作者头像
  • 贾姝旻
  • 2019-11-03 19:12:22 2

导读

高德地图是中国领先的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核心功能之一是导航。道路规划是导航的基础,它根据用户的起点、终点和路径偏好,为用户量身打造最佳出行方案。

准确的终点定位是道路规划的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导航效果。本文将探讨高德地图如何通过引入机器学习算法,提高终点抓路的准确性。

终点抓路是什么?

终点抓路指的是在用户发起道路规划请求时,通过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将其位置精确地绑定到实际道路上的过程。高德地图提供了三种定位方式:手动选点、POI选点和自动定位。

  • 手动选点:用户在地图上手动标记位置。
  • POI选点:选择兴趣点,例如商店、小区或公交站。
  • 自动定位:利用GPS、基站或WiFi信号自动定位。

其中,手动选点和POI选点通常提供更准确的位置信息,而自动定位则可能因信号干扰而产生误差。

为什么需要引入机器学习?

以前,终点抓路主要依赖人工设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基于距离、角度和其他特征进行加权计算。然而,随着业务的增长,这种方法逐渐显现出局限性,例如难以适应新的数据和场景变化,且需要频繁的人工调整。

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和准确性,高德地图引入了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自动学习特征,从而更好地预测用户的位置。

如何实现机器学习化?

在引入机器学习模型时,我们需要明确目标、获取数据、进行特征工程,并选择合适的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1. 目标定义:将终点抓路问题抽象为一个搜索排序任务,即将用户位置与实际道路匹配的问题。

  2. 数据获取与特征工程:从历史数据中提取真实道路信息作为真值数据,并提取各种特征用于模型训练。特征包括用户位置、道路特征以及位置与道路的组合特征。

  3. 模型选择:采用list-wise排名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处理同一查询下的多条道路,并使用决策树模型进行评分。

  4. 模型训练与效果评价:将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模型并评估其性能。结果显示,机器学习模型的准确性比传统规则提升了40%。

结语

通过引入机器学习技术,高德地图显著提高了终点抓路的准确性,优化了导航体验。未来,高德地图将继续探索更多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机器学习模型的效果。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贾姝旻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高德终点运用实际机器学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