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机器学习中七种损失函数的迷信指南
作者头像
  • 刘瑶
  • 2019-11-11 13:59:37 3

在机器学习领域,损失函数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技术的核心之一。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损失函数及其应用场景,并提供了如何在Python中实现这些函数的方法。

前言

设想一下这样一个场景:你已经在一个给定的数据集上训练了一个机器学习模型,并准备将其应用于实际场景中。此时,如何确定该模型能提供最优结果呢?是否有一种度量标准或技术可以帮助你快速评估模型的表现?

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损失函数在机器学习中的作用。损失函数是机器学习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初学者和爱好者往往对其应用感到困惑。

什么是损失函数?

想象一下你站在山顶上,需要决定往哪个方向走。如果你采用损失函数的思路,你会环顾四周,避免那些会增加你负担的路径,选择一条最轻松的下坡路。损失函数的作用就是将决策映射到相关成本上。

在有监督的机器学习算法中,我们希望在训练过程中尽量减小每个训练样本的误差。这可以通过一些优化策略(如梯度下降)来实现。而误差正是由损失函数提供的。

损失函数与成本函数的区别

尽管损失函数和成本函数这两个术语经常被交替使用,但它们还是有些区别的。损失函数主要用于单个训练样本,有时也被称为错误函数。而成本函数则是整个训练数据集的平均损失。优化策略的目标是尽量减小成本函数。

回归损失函数

在机器学习中,线性回归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它涉及对因变量Y和多个自变量X之间的线性关系建模。我们将在给定的数据点上寻找合适的系数,以拟合一条最佳的直线。

我们将使用著名的波士顿住房数据集来解释这个概念。为了简化问题,我们仅考虑每个住宅的平均房间数作为自变量,预测房屋的中位数价值。

我们还将使用“梯度下降”作为一种优化策略来找到回归线。梯度下降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调整参数来最小化成本函数。

损失函数实例

1. 平方误差损失(L2损失)

每个训练样本的平方误差损失是实际值与预测值之差的平方。相应的成本函数是这些平方误差的均值,即均方误差(MSE)。

MSE的成本函数具有全局最小值,且对异常值较为敏感。如果数据集中存在异常值,应谨慎使用这种方法。

2. 相对误差损失(L1损失)

每个训练样本的相对误差是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距离,而与符号无关。这种损失函数也被称为L1损失,其成本函数是这些相对误差的均值,即平均绝对误差(MAE)。

与MSE相比,MAE对异常值更加稳健,但在数学计算中处理相对或模运算较为复杂。

3. Huber损失

Huber损失结合了MSE和MAE的优点。当误差较小时,它是平方的;当误差较大时,则是线性的。这种损失函数通过一个参数δ来控制转换点。

结语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你对损失函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项目中灵活应用。损失函数的选择和优化策略的应用,将直接影响到模型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刘瑶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迷信函数损失机器指南Python学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