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是研究如何让计算机通过数据来模拟或实现人类学习行为的科学,是人工智能领域中最智能且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借助机器学习,特别是多方多源环境中的机器学习,计算机可以整合各种数据,从而推测出我们的喜好和需求,并提供精准且全面的智能化服务。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升,用户的隐私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用户的个人信息越详尽,其隐私受到的威胁也就越大。用户的每一个行为足迹,都可能成为描绘其隐私轮廓的关键信息。一旦这些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如被用于精准诈骗,将带来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用户作为数据的生产者,却往往无法知晓自己的数据被用于何种目的——无论是商业用途、非法交易还是其他不当使用。
我们不禁要问:智能化生活是否真的值得我们承担隐私泄露的风险?如果确实需要这种智能化生活,那么我们该如何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个人隐私?
本次活动邀请了四位重量级嘉宾:清华大学的唐杰教授、中科院计算所的沈华伟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的程祥副教授以及字节跳动的李磊总监。他们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期待您的参与!
时间:11月29日15:00-17:00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发展中心118室(漫咖啡南侧)
嘉宾: - 唐杰 - 沈华伟 - 程祥 - 李磊
主持人: - 张忠宝 - 何芸
主办方:AI TIME
承办方:北京邮电大学
公益合作单位:北京市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公益合作媒体:数据派、大数据文摘、AI科技回复
唐杰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兼副系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兴趣涵盖数据挖掘、社交网络和知识图谱。发表论文200余篇,引用超过1万次(个人h-指数59)。负责开发了研究者社会网络挖掘系统AMiner,吸引来自22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00万独立IP访问。曾担任ACM TKDD执行主编、CIKM'16、WSDM'15程序委员会主席、KDD'18大会副主席。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KDD杰出贡献奖。
沈华伟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青年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交网络分析和网络数据挖掘。已在PNAS等期刊和WWW、SIGIR、AAAI、IJCAI、ICLR等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博士学位论文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和UCAS-Springer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入选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学术百星”计划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以及中国科学院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卢嘉锡国际团队”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人才计划)。
程祥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与隐私保护、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研究成果已在IEEE ICDE、IEEE ICDM、CIKM、AAAI、IJCAI、EMNLP、IEEE TKDE、IEEE TDSC、IEEE TSC等知名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主持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隐私保护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兴通讯产学研合作项目1项,并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多项国家级及部级科研项目。
李磊
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监。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毕业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研究员和百度美国深度学习实验室少帅科学家。曾获2012年美国计算机协会SIGKDD最佳博士论文第二名、2017年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二等奖、2017年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演讲者、2019年中国计算机学会青竹奖。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于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拥有三项美国技术发明专利。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中文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2017年KDD Cup、2018年KDD Hands-on Tutorial、2019年KDD Sponsorship联合主席,IJCAI2017和AAAI 2019资深程序委员,EMNLP2019领域主席,以及NeurIPS、ICML、KDD、IJCAI、AAAI、NAACL、EMNLP等大会程序委员。
主持人介绍
张忠宝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芸
AI T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