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0年代,许多程序员开始编写“概念本体”,将现实世界的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能理解的数据形式。这包括了诸如MARGIE(Schank, 1975)、SAM(Cullingford, 1978)、PAM(Wilensky, 1978)、TaleSpin(Meehan, 1976)、QUALM(Lehnert, 1977)、Politics(Carbonell, 1979)和图单元(Lehnert, 1981)等项目。此外,当时还出现了许多聊天机器人,如PARRY、Racter和Jabberwacky。
尽管自然语言处理(NLP)并不是一门新兴学科,但随着人们对人机通信兴趣的增长,以及大数据的可用性、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改进的算法,该领域正在快速发展。苏格兰皇家银行利用文本分析(一种NLP技术)从客户反馈中提取关键趋势,通过分析电子邮件、调查和呼叫中心对话,找出导致客户不满的根本原因并加以改进。
人类的语言往往包含拼写错误、缩写和不完整的句子。我们在讲话时会带有口音,可能会结巴或借用其他语言的词汇。直到1980年代,大多数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依赖于复杂的手写规则集。然而,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影响力的减弱,研究开始转向统计模型,这些模型通过分配实际权重来做出概率决策。
HMM(隐马尔可夫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模型,它通过收听语音片段并将其与预录的语音进行比较,来确定你说的内容,并将其转换为NLP系统可用的文本形式。HMM模型通常会收听10到20毫秒的语音片段,并搜索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进行比较。每个NLP系统使用的具体技术略有不同,但总体上非常相似,它们试图将每个单词分解为词性(名词、动词等)。
自然语言处理(NLP)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语言学和信息工程的交叉领域,主要研究计算机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语言。它包括多种任务,如语法校正、语音到文本的转换、情感分析、主题提取和命名实体识别等。
NLP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NLP的进步使得计算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类的语言,这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洞察力。例如,亚马逊和Facebook利用NLP技术来跟踪用户行为和流行趋势,而银行和医疗机构则通过NLP来分析客户反馈和医疗记录。
随着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NLP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深度学习模型需要大量的标记数据进行训练,以便识别模式和关联。这些技术使得机器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模糊性和多义性,从而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可靠。
总之,自然语言处理是连接人类与机器的关键桥梁,它在提高效率、增强用户体验和推动业务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NLP将继续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