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初级算法(二)——线性回归
作者头像
  • 广东音像展
  • 2020-01-06 12:51:17 2

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

房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房屋面积和房间数量等。如果我们假设房价仅与房屋面积和房间数量相关,可以通过观察数据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房屋价格、面积和房间数量可以表示为一个线性方程:[f(x) = theta0 + theta1x1 + theta2x_2]。我们的目标是使这个方程尽可能地接近实际的价格,这就是线性回归的基本思路。

线性回归的基本形式

在线性回归中,我们处理的是一个数据集,它包含了多个数据点,每个数据点都有多个特征。如果我们有一系列数据点({(x1, y1), (x2, y2), dots, (xn, yn)}),其中(xi)代表各个特征,(yi)代表对应的目标值。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线性方程来描述这些数据点之间的关系。为了找到最佳的线性方程,我们需要确定一组参数(theta),使得方程的预测值尽可能接近实际值。

均方误差的使用

在回归分析中,我们常用的一个评估标准是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SE),用来衡量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均方误差的公式为: [MSE = frac{1}{n}sum{i=1}^{n}(yi - f(x_i))^2]

我们的目标是选择合适的(theta)值,使得MSE最小化,从而获得最佳的线性方程。

极大似然估计的解释

为了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使用均方误差作为评估标准,我们可以引入极大似然估计的概念。假设目标值和特征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线性方程表示,而误差项(epsilon)符合高斯分布。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极大似然函数来表示数据服从当前样本分布的概率。通过对数似然函数进行最大化,我们实际上是在最小化均方误差。

损失函数、代价函数与目的函数

在机器学习中,损失函数用来衡量单个样本的预测误差,而代价函数则衡量所有样本的平均误差。目的函数结合了代价函数和正则化项,用于优化模型。尽管代价函数已经可以很好地衡量样本的平均误差,但在模型复杂度增加时,可能会出现过拟合问题。因此,我们引入了目的函数,通过加入正则化项来控制模型复杂度,以防止过拟合。

线性回归的优化方法

线性回归模型的优化方法包括梯度下降法、最小二乘法等。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采用随机梯度下降法(SGD)来优化模型。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处理大量数据时效率较高,但缺点是可能需要多次迭代才能找到最优解。

线性回归的评估指标

对于回归问题,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均方误差(MSE)、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然而,为了消除因单位不同导致的误差,我们通常使用决定系数(R^2)来评估模型的好坏。(R^2)值越接近1,说明模型对数据的解释力越强。

使用sklearn实现线性回归

scikit-learn是一个强大的Python库,提供了各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实现。通过导入sklearn库中的线性回归模块,我们可以轻松地构建并训练线性回归模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如何生成数据、训练模型,并使用模型进行预测。

```python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inearRegression import numpy as np

生成随机数据

np.random.seed(49) x = np.random.rand(500, 3) y = x.dot(np.array([2.1, 2.8, 5.4]))

创建并训练模型

lr = LinearRegression() lr.fit(x, y)

输出训练结果

print("训练参数值为:", lr.coef_) print("R^2值为:", lr.score(x, y))

预测新数据

xtest = np.array([2, 4, 5]).reshape(1, -1) ytest = lr.predict(xtest) print("预测值为:", ytest) ```

通过上述代码示例,我们可以看到线性回归模型在简单数据集上的表现。虽然数据集较为简单,但模型仍然能够准确地进行预测。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广东音像展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线性算法初级回归机器学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