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学习中,我们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尽量减小成本函数,为此,我们将执行优化过程来最小化这个成本函数。成本函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为了更好地理解成本函数的几何特性,我们需要学习凹函数和凸函数的概念:
凹函数g(x)的特点是,对于任意两个点a和b,在x轴上对应的点g(a)和g(b)之间的直线总位于g(x)之下。凹函数的最大值出现在导数等于零的点。
凸函数则具有相反的性质,其最小值出现在导数等于零的点。
寻找成本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解析法适合于寻找凹函数的最大值和凸函数的最小值。这种方法通过求解导数等于零的方程来实现。
爬山算法是一种迭代方法,从一个初始点出发,逐步调整参数以接近最优值。在凸函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计算导数来决定是增加还是减少参数,从而逼近最优解。
学习率决定了爬山算法中的步长。它可以分为静态学习率和动态学习率:
选择合适的学习率至关重要,过小的学习率会导致训练时间过长,而过大的学习率可能会导致错过最优解。
梯度下降是实现爬山算法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最小化多变量的成本函数。通过计算梯度向量(包含成本函数相对于各变量的偏导数),我们可以在每次迭代中调整参数,使得成本函数尽可能减小。梯度下降算法是机器学习的核心部分,也是深度学习模型在反向传播过程中更新权重和偏差的基础。
希望本文能帮助您理解机器学习中成本函数、学习率及梯度下降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