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penCV深度学习应用之人脸三角剖分绘制》一文中,我们探讨了三角剖分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人脸上的应用。文章着重介绍了三角剖分的重要性,并演示了如何利用OpenCV的相关API创建和绘制三角剖分。此外,文章还简要介绍了OpenCV中的机器学习模块——ml模块。
机器学习相较于深度学习具有更强的可解释性。OpenCV的ml模块集成了多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其中支持向量机(SVM)尤为重要。本节将详细讲解SVM算法。
SVM全称为Support Vector Machines,即支持向量机,属于监督学习范畴。这是一种由分离超平面定义的分类器,常用于二分类问题。简单来说,SVM的目标是在给定一组训练数据后,通过算法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该超平面可以对新数据进行分类。
超平面的概念在n维空间中非常重要。在二维空间中,超平面是一条直线;在三维空间中,它是一个平面。超平面的作用在于将不同类别的数据分开。例如,如图所示,超平面(绿色直线)可以将两类数据(蓝色圆圈和红色正方形)分开。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多种方法可以将蓝色圆圈和红色正方形分开,但我们的目标是找到最优的超平面。如果一条线离点太近,它将对噪声敏感,从而影响分类效果。因此,我们需要找到所有可能的超平面中最好的一个。
SVM算法的核心在于找到一个超平面,使得训练数据的最大间隔最大化。这样可以确保分类效果更好。
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满足条件的超平面可以用以下方程定义:
其中,β为权重向量,β0为偏置项。通过调整β和β0,可以表示不同的超平面。最终选择的超平面应满足f(x)=1的标准,此时最接近超平面的训练样本被称为支持向量。这种表示方法称为规范超平面。
在规范超平面中,距离超平面最近的点的间隔公式为:
对于任意样本x,f(x)可以取+1或-1,分别代表两类不同的数据。对于任意样本(xi, yi),它必须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最近的支持向量(满足f(x)取值条件中的第2)和第3)的等号成立)被称为支持向量。两类支持向量到超平面的距离之和称为几何间隔。
超平面越接近两类数据的中间位置,分类结果的正确性和确定性就越高。
了解了上述概念后,我们就可以理解SVM的学习过程。SVM的核心思想是最大间隔法,即在给定的数据集中寻找一个具有最大间隔的超平面,从而实现分类。
最大化间隔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函数L(β)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的最小化问题。约束条件确保超平面能够正确分类所有的训练样本。
最终,通过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最优超平面的权重向量β和偏置β0,从而得到最终的最优超平面。
本节介绍了SVM算法的基本概念,包括超平面、支持向量和几何间隔。通过了解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SVM算法的工作原理和几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