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语言处理简介
作者头像
  • 陈丽华
  • 2021-09-17 11:19:11 7

自然语言处理概述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简称NLP)是一种用计算机处理、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的技术,属于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融合了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的知识。人类语言是区分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键标志,没有语言,人类的思想和交流就会受到限制。因此,自然语言处理不仅代表了人工智能的核心任务,也是衡量机器是否具备真正智能的重要标准。自然语言处理涵盖了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篇章理解等内容,其应用范围广泛,比如机器翻译、手写体和印刷体字符识别、语音识别、信息检索、信息抽取与过滤、文本分类与聚类、舆情分析和观点挖掘等。这些应用涉及与语言处理相关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知识获取和语言学研究等众多领域。

自然语言处理的主要挑战

自然语言处理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消除歧义问题。歧义是指同一个语言形式可能具有多种含义。在词法、句法和语义层面上,语言中充满了歧义,这使得计算机难以准确理解语言。例如,中文文本中的词语之间缺少自然的分隔符,这就需要通过自动分词来确定词语的边界。此外,上下文知识和背景知识的获取也是消除歧义的关键。上下文知识涉及当前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背景知识则涉及到理解语言所需的广泛知识。这些因素使得自然语言处理变得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运用语言学和世界知识。

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趋势

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经历了基于规则的理性主义和基于统计的经验主义两个阶段。理性主义方法侧重于用语言规则来描述语言,而经验主义方法则依赖于从大量语言数据中提取统计规律。然而,单一的方法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语言现象。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因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泛化能力,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深度学习模型可以从大规模数据中自动学习复杂的语言模式,从而提高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的性能。尽管如此,如何结合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优势,更好地处理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复杂问题,依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的对比

从图像和语言两种模态来看,文本处理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要早于计算机视觉。在图像处理中,对象识别是一个重要的挑战,需要精确的上下文建模能力。而在自然语言处理中,高层次的任务,如场景图构建和句法语义分析,也需要强大的上下文建模能力。因此,虽然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面临的任务不同,但它们都面临着复杂语境下的多对象语义组合问题。

中文自然语言处理的独特之处

中文自然语言处理与英文自然语言处理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不同。中文需要进行自动分词,这是中文处理特有的步骤。此外,中文和英文在词性标注、句法分析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中文缺乏明显的屈折变化,导致词性标注更加复杂。中文在标注资源和标注质量方面也相对较少和较低,这增加了分析的难度。未来,随着更多高质量的标注数据的出现,中文自然语言处理的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钹. 自然语言处理的计算模型. 中文信息学报, 2007, 21(3):3-7.
  2. 冯志伟. 统计自然语言处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 孙茂松. 语言计算: 信息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语言文字应用, 2005, 3:38-40.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陈丽华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自然语言处理简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