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死男友逃窜23年 女子被“大数据”锁定一审被判无期
作者头像
  • 吴昊
  • 2019-01-14 13:06:49 0

1995年,李某因目睹男友出轨而情绪失控,最终用毛线将男友勒死,随后逃亡并改名换姓。警方在2018年利用大数据技术成功锁定并逮捕了李某。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李某无期徒刑。

1995年3月6日清晨,李某与其21岁的男友丁某因情感问题发生争执。李某趁丁某熟睡之际,用毛线腰带勒住丁某的脖子,导致其死亡。经法医鉴定,丁某是因被人用绳索勒住颈部窒息而死。

直到2002年4月1日,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才在网上发布通缉令,但直到2018年,李某才被警方找到。河北衡水市公安局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李某藏匿在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某单元,并更名为朱某。同年1月10日,警方成功将其抓捕归案。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于2018年5月25日以故意杀人罪对李某提起公诉。杜福海律师作为李某的法律援助律师表示,李某曾提到案发前一天是丁某的生日,而她目睹了男友出轨,随后又被丁某威胁,这使她产生了勒晕男友的想法,而不是故意杀人的动机。

2018年11月12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不公开审理。公诉方认为,李某故意剥夺他人生命,应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辩护律师则认为,李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且超出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伤害。他们认为李某在案发时有防卫意识,相信自己面临的风险,因此不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2018年12月28日,李某及其家人与丁某的父亲、继母以及生母达成了民事赔偿协议,赔偿金额为20万元,并获得了被害人家属的谅解。当天,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李某犯有故意杀人罪,但由于案件由情感纠纷引起,且被害人也有一定责任,加上李某赔偿损失并获得被害人家属的谅解,法院决定对她从轻处罚,最终判处李某无期徒刑,并剥夺其政治权利终身。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吴昊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勒死逃窜无期一审锁定男友女子数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