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9年电影人的自白:大数据绿灯会、区块链做宣发、5G一秒同步拷贝
作者头像
  • hkzl2020
  • 2019-04-14 11:55:15 1

未来电影行业的技术变革

假如说艺术向左,技术向右,那么我便是两者之间完美融合的关键人物。

我来自2029年的中国,是一名电影数据技术服务公司的创始人。自创业至今,已经过去了十年。十年前,人们普遍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裸眼3D、VR和AR技术的发展,院线电影和电影院将逐渐消失。然而,事实证明,尽管历经波折,电影行业在技术推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5G市场;2022年,5G和区块链等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影产业,使得中国电影产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进程远超北美。

大数据驱动电影制作

过去,大型电影公司通常依靠绿灯委员会来决定哪些项目可以获得投资。然而,即使在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体系下,好莱坞的六大制片厂仍有不少亏损项目。如今,借助大数据技术,电影项目在立项阶段便能得到科学评估。通过大数据分析,那些不符合现代观众审美和兴趣的项目将被剔除。只需输入剧本、演员阵容、制作成本、宣传预算和预计上映日期,系统就能预测影片的最终票房和市场反应。即便是知名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或吴京、徐峥,若项目未通过大数据审核,也难以获得资金支持。

随着5G技术和云端数据的应用,电影拍摄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导演只需将剧本输入计算机,系统便会自动生成分镜头脚本,甚至为摄影师设计好镜头。这一技术在怀柔、横店、青岛等地迅速普及,智能灯光、智能摄影和智能场记等设备应运而生,大大减轻了剧组的工作压力。

然而,这种模式也导致了商业片和艺术片的趋同化。为了迎合大数据绿灯委员会的标准,商业片愈发注重观众喜好,而艺术片则更倾向于符合精英或学院派的审美。结果是,创意独特、令人惊喜的作品越来越少。

区块链赋能电影宣发

早在十年前,区块链技术就被热炒,但真正将其应用到电影行业的并不多见。起初,区块链主要应用于版权确权领域。在技术普及前,IP作者往往只能与影视公司进行一次性交易,这限制了IP的收益空间。而区块链技术允许作者在各个环节获得收益,最大化其利益。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电影宣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影片方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自主选择营销公司和营销方案,并实时查看每一笔款项的流向。在线数据反馈使片方能够及时调整宣发策略,以达到最佳效果。例如,观众是通过哪个APP的开屏广告还是哪篇阅读平台的文章产生购票意愿,这些信息均会被区块链技术捕捉并应用于未来的营销计划。

在发行方面,区块链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票补费用的流向——哪家影院、哪个场次、甚至哪个观众,都能清晰地显示出来。区块链技术的普及,淘汰了许多依赖地网发行的传统老牌发行公司,取而代之的是更懂数据和科技的新宣发公司。此外,迷你型宣发公司也因区块链技术的便利而兴起,只需几个人加上成熟的技术,即可承担宣发环节中的重要部分。

影院全面升级

不得不承认,5G技术的普及确实让许多人转向了家庭观影。但电影院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当今时代,院线电影将越来越侧重于特效、动作以及具备强社交属性的爱情片,而剧情片和文艺片则逐渐退出主流舞台。

因此,缺少特效厅的影院在过去十年中被淘汰,而拥有IMAX、杜比、中国巨幕等特效厅的影院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经营状态。VR厅和AR厅也成为影院必备的服务。

除了传统影院外,小型私人影院和点播影院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十年前,点播影院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无法获得正版影视作品播放版权。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版权问题,使得更多无法在大银幕上放映的影片得以在点播影院中播放,同时这也是家庭智能设备无法取代的重要社交体验环节。

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5G技术全面替代了传统的硬盘拷贝。例如,香港电影一直以“快”闻名,上世纪70年代,有些电影从开拍到上映仅需数天时间。而在中国,为了实现全国同步上映,硬盘拷贝需要提前几天运输,甚至偏远地区还需一周以上。这种低效的传输方式,对于拷贝片源出错的影片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而如今,通过5G技术,电影母盘拷贝只需几秒钟即可同步到各大影院。

结语

新技术的普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那些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还了解电影的人,才能将这一切运用得当。希望我今天分享的内容能对过去的你们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hkzl2020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宣发电影人区块灯会自白拷贝同步数据2029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