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数据让脱贫攻坚“大”有可为
作者头像
  • 2019-08-06 11:52:47 1

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实验区展示中心

早晨,当你离开镜子前时,镜面上显示的文字不仅告知你当天的天气和新闻热点,还能记录下你的刷牙时间和刷牙过程是否覆盖全口腔。一旦发现牙齿问题,镜子还会提供专家的意见和治疗方案。这并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真实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魔镜”。这款镜子位于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实验区展示中心。在这个展厅里,除了“魔镜”,还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如体感交互磁力点阵翻转屏、AR互动屏、VR虚拟现实和MR混合现实等,这些设备共同提升了观众的体验感和互动感。

几年前,大数据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还是一个高端的概念。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全球数据呈爆发式增长,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变得触手可及。当大数据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7月25日,媒体记者团前往贵州省修文县猕猴桃核心园区进行实地考察,并参观了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实验区展示中心。在这里,我们找到了答案。

近年来,贵州省通过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将大数据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有效支持各类扶贫机制,探索出了一条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的道路,实现了融合发展和脱贫。

大数据让当地百姓共享数字红利。通过大数据的应用,从“输血”转变为“造血”,走出了“授人以渔”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贵阳市修文县猕猴桃种植

贵阳市修文县是中国第三大猕猴桃产区。近年来,依托“贵长”品种,修文农投公司以全产业链模式为核心,将大数据应用到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植指导、仓储物流、分拣包装、精深加工和市场销售等。通过科学管理和质量控制,实现猕猴桃种植过程透明可追溯,加工仓储数据清晰可见,销售数据反馈用于优化种植,最终实现了大数据与猕猴桃产业的深度融合。目前,修文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云系统已覆盖385家果园,覆盖全县十个乡镇6万亩猕猴桃种植,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据统计,目前约90%的贫困劳动力参与猕猴桃产业,带动就业人数超过52000人,人均年收入增加8000元以上。猕猴桃产业已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大数据精准识别和帮助贫困人口

针对数据孤岛、精准识别困难等问题,贵州建立了精准扶贫大数据支撑平台。依托云上贵州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打破数据壁垒,打通省内扶贫、公安、教育、民政等部门的数据,实现扶贫数据与其他部门数据的实时共享,形成跨部门联动的“大扶贫大数据”,为精准扶贫提供数据支持,使扶贫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贵州的“精准扶贫云”系统平台能够精准描绘贫困对象画像。通过动态更新和自动比对,确保贫困户识别精准、加入精准。平台发现异常数据后会自动预警,并推送至相关部门处理。从海量数据中,实现对贫困人口识别的量化和贫困程度的可视化,通过观察住房、粮食和劳动力等指标,鉴别真假贫困,有效助力精准脱贫工作的开展。

大数据打通了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为解决脱贫攻坚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真正实现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的目标。虽然大数据在农业和农村领域的应用时间不长,但它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相信未来大数据将在脱贫攻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带来更多惊喜。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脱贫贵州攻坚数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