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物联网将成为次要驱动力
作者头像
  • 张贺飞
  • 2019-08-14 14:57:24 0

大数据发展的新动力与前景

经过研讨发现,本轮大数据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然而,随着移动终端市场的渗透率逐渐饱和,我国互联网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已经显著放缓。未来,物联网将成为数据爆炸式增长的主要来源,并极大地提高数据信息的价值密度。得益于政策的支持,我国大数据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数据与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的融合也将不断加深。

据全球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大数据总量达到33ZB(1ZB等于1万亿GB),其中中国占全球数据产量的23%,且中国数据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比全球快3%。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推动大数据发展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提升,为大数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为2.98亿人,到2018年底,这一数字增长至8.29亿人,年均增长率达9.75%。互联网普及率也从2008年的22.6%提升到2018年底的59.6%,预计2019年底将突破60%。尽管互联网市场饱和度逐渐提高,但网民数量仍持续增加,这为大数据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根据IDC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数据量为7.6ZB,而美国为6.9ZB,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量将达到48.6ZB。

数据资源价值密度提升,助力中国成为数据强国

虽然中国数据量巨大,但整体价值密度较低。本轮大数据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但随之而来的是数据资源价值低、标准化和准确性不足的问题。从2015年的数据资源分布来看,娱乐数据占比最高,达到46%,而非娱乐图像数据占比为37%,而具有较高价值的生产力数据和物联网数据合计占比仅为11%。尽管近年来中国物联网发展迅速,但由于其仍处于探索阶段,高价值的物联网数据尚未呈现爆发式增长。目前,中国仍有近一半的数据资源为价值较低的娱乐数据。

物联网将成为未来数据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增速放缓,物联网将成为未来数据信息爆炸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并提高数据信息的价值密度。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截至2018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8.29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为8.17亿,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但随着移动终端渗透率的逐渐饱和,移动互联网市场增速也开始放缓。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同比增速高达183.84%,之后逐年下降,2018年增速降至38.4%。与此同时,中国物联网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根据工信部数据,2008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仅为780亿元,到2018年已超过1.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8.2%。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带来大量高价值的生产力数据和物联网数据,为中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增数据量,并提高数据信息的价值密度,从而推动中国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

我国大数据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与云计算及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中国大数据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力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并于2016年将其提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得益于政策支持,中国大数据产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进展。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大数据产业总体规模为2800亿元,此后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34%,截至2018年底,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增长至6200亿元,并预计2020年将突破1万亿元大关。

大数据与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紧密结合,未来将进一步协同发展,深度融合。云计算是大数据的基础,大数据需要依靠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等技术来处理海量数据。大数据与云计算的结合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还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其崛起将进一步促进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深度融合。

结语

大数据是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已成为一种战略资源。近年来,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中国大数据产业在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大数据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jinzhicx”。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张贺飞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大数驱动力次要发展前景联网广阔成为我国产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