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在职场中的辛苦生活成为了社会关注的话题。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一首《感觉身体被掏空》唱出了无数加班族的心声,成为了他们内心的背景音乐。
在中国,加班文化十分普遍。据统计,2019年3月,全国企业员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达到了46小时,超过了《劳动法》规定的40小时标准。尤其在20至34岁的年轻人中,加班现象尤为严重。这部分群体占据了全球职场的三分之一,成为了职场的主力军。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当代青年的加班状况,我们特别研究了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85后上班族。我们定义青年加班族为月均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且年龄在20至34岁之间的群体,并将研究范围限定在这四个城市的14个主要区域,包括北京的中关村、金融街、国贸和望京;上海的陆家嘴、徐家汇、外滩和长宁区;广州的天河区、越秀区和海珠区;以及深圳的福田区、华强北和南山区。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年6月1日至6月30日。
在这些城市中,加班似乎成了生活的常态。“进公司的时候太阳还没升起,离开时太阳已经落下”,这句网络上流传的调侃语正是现代上班族生活的真实写照。许多人表示,如果晚上九点就下班,那简直是迟到的表现。
然而,这种“辛苦”的生活方式并未带来真正的快乐。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青年加班族比例均高达70%左右。其中,深圳的加班比例相对较低,而北京、广州和上海的比例则逐渐升高。
早在1817年,幻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提出了“8小时工作,8小时休闲,8小时休息”的口号。然而,对于今天的北上广深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理想似乎遥不可及。实际上,许多人在休息日也需要加班,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进一步的数据表明,从工作日来看,北上广深的青年上班族每天加班1到2小时的情况较为常见,但也有少数人需要加班超过2小时。而在休息日,超过一半的青年上班族需要加班,甚至有三成左右的人在周末也无法遵守“八小时工作制”。
尽管有政策建议实施“2.5天小长假”,但现实中很多年轻人仍然感到压力巨大。与此同时,加班问题也引起了性别差异的关注。尽管单身女性在购房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职场上,她们的收入仍然低于男性,且加班比例较高。据统计,女性加班的比例在全国范围内略高于男性。
此外,不同行业的加班情况也有所不同。例如,广告、医疗和IT等行业被认为是最容易导致过劳的职业。尽管如此,无论身处哪个行业,加班都成了许多年轻人的日常。
从地理分布来看,北上广深的加班青年主要集中在金融和高科技行业。例如,北京的国贸和金融街,上海的陆家嘴,深圳的福田区和广州的海珠区,都是加班青年集中的区域。
最后,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许多年轻人依然选择来到这些城市追求梦想。数据显示,北上广深的加班青年来自全国各地,以周边地区为主。尽管如此,每年仍有大量的“过劳死”案例发生,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总之,虽然加班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但他们仍然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明天,不加班”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