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辅导市场一直以来都比较繁荣,相比之下,学校显得较为平静。尤其在AI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时代背景下,许多教育科技公司已经走在了教育探索的前沿。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教育公司的跟进以及学校观念的转变,新技术在校园的应用逐渐成为可能。一些学校已经开始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的案例。
在杭州SEE2019教育服务共建大会上,杭州市源清中学信息中心主任陈美锭以《技术进步推动学校工作方式变革》为主题,介绍了源清中学在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领域的探索和实践。陈美锭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了学校在教育大数据、AI+教育、互联网+教育等方面的应用。
陈美锭认为,当代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而教师则是移民,因此,我们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他认为,教育应从传统的经验模仿转变为数据实证,因此,教育大数据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源清中学建立了多元化的日常学业数据采集系统,并将AI技术应用于考勤、智能批改和学业行为分析,同时与大数据相结合。此外,学校还致力于数据互联互通,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形成全面的学生学业大数据。
在大会上,陈美锭分享了关于技术如何推动教育服务的具体做法。他指出,教育服务的水平取决于服务质量,而技术是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信息技术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对教育服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对象具有多样性,个性化教育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必须依靠技术手段。例如,从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设备到大数据分析和精准教学,再到各种创新教育项目,技术的应用使教育更加多样化。
在多媒体教室的发展方面,陈美锭介绍了传统课堂到多媒体课堂的演变。多媒体设备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促进了互动式学习。通过第一视角拍摄设备,教师可以更好地展示实验过程,使学生观察得更加仔细。新一代智能教室集成了环境智能化、多屏互动和云录播系统等多种功能,提升了教学质量。智能灯光系统确保了教室光照的稳定性,多屏互动增强了课堂互动性,云录播系统则便于教师录制课程,方便学生复习。
此外,源清中学还在AI、大数据和互联网+教育领域进行了诸多尝试。学校建立了多元化的日常学业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以提高教学效果。AI技术在考勤、智能批改和学业行为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互联网+教育则强调数据和资源的互联互通,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总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改变正在发生,未来也将继续。教育信息化没有终点,教育服务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