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医疗“杀手级运用”出如今哪?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图像视频被看好
作者头像
  • 泽熙洲
  • 2019-09-04 17:02:26 5

【猎云网北京】9月1日报道

根据IHS的报告,5G技术预计将在2035年在全球范围内创造12.3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而2020年至2035年间,5G技术将推动全球GDP增长,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印度的GDP。

5G不仅仅是3G和4G网络的简单升级,它融合了4G、Wi-Fi、无线接入技术和毫米波等多种技术。相较于3G和4G,5G实现了更高的传输速率、更大的连接数和更低的延迟,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更高速、安全和便捷的连接。

随着中国工信部向运营商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的5G商用正式启动。5G技术的应用正在各个行业中迅速扩展,特别是在医疗领域,5G技术有望成为继无人驾驶之后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场景。那么,5G解决了哪些4G无法解决的问题?5G医疗领域的“杀手级应用”会在哪里出现?这又将给创业公司带来哪些新的机遇?

4G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是5G的刚需

1G和2G时代主要依赖语音和短信业务,产生的数据量较小,对通信速率没有太多要求。3G时代,用户峰值速率达到了2Mbps至几十Mbps,新增了上网、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业务,数据量开始增加。

4G时代,用户峰值速率可达100Mbps至1Gbps,数据量进一步扩大,支撑了电影、直播、微信等业务。而5G用户峰值速率可达10Gbps,除了提供高带宽和高可靠性外,还能实现超低延迟和超大连接数。

5G的大流量、大带宽、大连接和低延迟特性非常适合未来医疗的需求。随着5G商业化的推进,如何利用5G为传统医疗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毛群安认为,未来5G技术与医疗行业的结合将催生许多新的应用场景。在监护与护理、医疗诊断与指导、远程机器人等领域,5G技术将推动无线监护与输液、远程查房、远程实时会诊、远程机器人检查和手术等新型应用的发展,极大地改变未来的就医方式。

医生可以充分利用5G的高带宽,快速传输生命体征数据、影像诊断结果、生化血液分析结果和电子病历等资料,更快地调取图像信息、开展远程会诊和远程手术,并随时就诊断和手术情况进行沟通。

在5G技术的支持下,中国智慧医疗建设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慧医疗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2016年中国智慧医疗行业的投资规模达到437亿元,2017年增至552亿元,截至2018年底超过700亿元。预计2019年将达到880亿元,并在2020年突破千亿元大关。

尽管如此,5G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技术验证和可行性研究不足。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评估体系,技术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存在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

“5G的应用必须谨慎选择。只有那些4G无法保障的场景,如大规模数据传输,才是5G当前的刚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卢清君表示,国家投入巨大,但实际落地需要时间。过度炒作会导致公众对5G在医疗技术上的期望过高,给行业技术转化带来较大压力。

“杀手级应用”会在哪里出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白皮书指出,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5G发展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经济增加值3.3万亿元。在5G产业融合中,医疗和自动驾驶被广泛看好,因为这两个领域无法容忍任何高延迟。

从求医问诊到手术治疗,5G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然而,目前5G医疗应用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主要集中在医疗诊断与指导类应用,医疗监护与护理类应用和远程操控类应用较为少见。

推想科技副总裁陈万钧分析认为,医疗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非常复杂,单纯依靠5G的速度提升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尽管5G显著提升了医疗数据传输的效率,但目前并未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5G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实时性,这也是其在自动驾驶领域应用的原因。由于路况无法预测,需要探测器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实时上传智慧城市数据以指导车辆运行。在医疗领域,5G的应用场景相对狭窄,尽管有丰富的数据来源,但在精准治疗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陈万钧说。

了解发现,自3G时代以来,中国医疗市场就在高端市场和医院内部尝试远程医疗,搭建移动问诊平台,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移动技术支持,远程医疗缺乏“移动”的活力。随着4G的普及,基于移动和远程医疗的远程移动医疗才得以真正结合在一起。

那么,5G时代,远程医疗和远程移动医疗会有哪些进展?

正如汇医慧影CEO柴象飞总结,5G将激发医院内部测量监控设备的网络化和智能化,促进院外远程移动医疗与医生的更好联动。

达泰主管合伙人李泉生结合投资反馈分析,近年来远程医疗难以落地,除了市场不成熟外,技术原因也不容忽视(通信基础设施达不到要求)。高速率和大连接的5G技术使得云端产生更大规模的数据,加速了AI从产生到成熟的进程,解决了带宽和延迟问题,消除了技术障碍,推动了移动医疗的发展。

陈万钧则结合传输速度的提升,将5G在医疗领域的利好产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距离相关的远程诊断产品,这类产品将基于5G的高速传输,应用于远程影像诊断、视频和手术转播等领域,将在现有4G网络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

第二类和第三类是与时间和大数据流通需求相关的应用,如影像人工智能产品的云端运用,需要上传数百甚至数千兆的数据到云端,5G的带宽解决了云计算短时间内大量数据传输的问题,可以实现快速上传和下载,大大激发了边缘计算和云弹性计算的潜力,使得AI在医院的应用场景从慢场景(门诊住院)向快场景(急救急诊)转变。

未来,“杀手级应用”会在哪里出现?对比5G在医疗领域给企业带来的不同影响,李泉生指出:“图像视频类企业将受到较大影响,而诊断应用平台影响较小。未来,从事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图像视频类的企业机会更多,投资也将更加关注新兴技术,包括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提高效率的企业。建议创业公司关注5G医疗赛道,成为头部企业的早期项目。”

前景很好,但路途漫长

著名经济学家曹海涛非常看好5G医疗,他认为5G最大的特点是低延迟和高连接,带来的改变是无法想象的,应用场景将非常丰富。但由于健康产业与其他产业结合点多,盈利周期长,稳健投资依然重要。具体投资中要注意科研与市场的结合,既要引进核心技术人才,也要引进核心市场人才。未来,在养老领域和心血管等慢性病的预警系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投资方向。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君联资本投资总监戚飞虽然看好5G医疗的前景,但对目前的互联网医疗持观望态度,他认为医疗问题不是网速所能解决的。“医疗+互联网”与“互联网+医疗”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本末倒置。互联网医疗前景很好,但路途漫长。

对于5G的局限性,心医国际战略副总裁王钊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虽然5G加速了大数据远程传输,推动了医疗数据上传云端,拓宽了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场景,促进了移动端发展(传递高清影像),但最终无法替代医生,目前只能辅助做一些基础性工作。

任何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推进5G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融合应用,国家已经做出了一系列部署。

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计划于2019年9月底前完成,旨在深化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至少50%的二级以上医院将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示、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

这意味着网络诊疗服务将逐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一定程度上理顺了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支付机制(谁来买单),这将是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对于国家层面的未来规划,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毛群安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与工信部等部门合作,制定远程医疗专网建设的支撑政策,加强顶层设计,加快远程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研究探讨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的交叉渗透,消除深度融合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共同研究构建无线医疗的标准体系,实现各种远程医疗技术在5G网络中的应用。

相信在政策的引导下,国内医院的IT建设将继续深化。未来,5G将支持大型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教育体系、科研走向和医院管理等方面实现全面的战略转型。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泽熙洲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看好杀手图像如今运用医疗视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