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将在未来推动全球经济的显著增长,根据IHS的报告,到2035年,5G将在全球范围内创造12.3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这相当于2020年至2035年间全球GDP增长的一个印度的规模。
不同于3G和4G网络,5G不仅仅是其前代技术的延续,而是融合了多种先进技术,包括4G、Wi-Fi、无线接入技术和毫米波技术。5G真正实现了高速率、大容量和低延迟,从而支持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高效、安全和自由连接。
随着中国工信部向运营商发放5G商用许可证,中国的5G商用正式启动,5G的应用合作正在各行各业中逐步展开。其中,医疗领域的应用有望成为继无人驾驶之后的另一个关键领域。那么,5G解决了4G无法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它在医疗领域又会催生哪些重要的应用场景?
4G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是5G的刚需
1G和2G时代主要是语音和短信服务,产生的数据量较少,对通信速度的要求也不高。3G时代,用户峰值速率达到了2Mbps到几十Mbps,增加了上网、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等服务,数据量也开始增加。4G时代,用户峰值速率达到了100Mbps到1Gbps,数据量进一步扩大,支持了电影、直播和微信等服务。5G用户的峰值速率可达10Gbps,除了提供高速带宽和高可靠性外,还能实现超低延迟和超大规模连接。
5G的大流量、大带宽、大连接和低延迟特性非常适合未来的医疗需求。随着5G商业化的推进,5G如何为传统医疗行业注入新的动力,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与信息司司长毛群安认为,未来5G技术与医疗领域的结合将催生许多新的医疗应用场景,如无线监护、远程查房、远程实时会诊和远程机器人手术等,这些都将极大地改变未来的就医方式。
医生可以利用5G的高带宽快速传输生命体征数据、影像诊断结果、血液分析结果和电子病历等资料,更快地调取图像信息,开展远程会诊和手术,随时与患者进行沟通。
在5G技术的支持下,中国智慧医疗建设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6年中国智慧医疗行业的投资规模达到了437亿元,2017年增长到552亿元,到2018年底超过700亿元。预计2019年将达到880亿元,并在2020年突破1000亿元。
然而,5G医疗应用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技术验证和可行性研究不足,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评估体系,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许多挑战,包括稳定性、安全性和技术转化问题。
“杀手级应用”会出现在哪里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5年期间,中国5G的发展将直接带动10.6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产出,创造3.3万亿元人民币的增加值。在5G与各行业的融合中,医疗和自动驾驶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领域,因为这两个领域对延迟容忍度极低。
从诊断到治疗,5G技术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如此,医疗领域的融合应用仍然较为滞后,目前主要集中在远程诊断与指导、医疗监护与护理以及远程操控等方面。
推想科技副总裁陈万钧指出,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非常复杂,5G的高速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虽然5G提升了医疗数据通道的效率,但目前尚未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5G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实时性,这也使其在自动驾驶领域得以广泛应用。然而,在当前的医疗科技领域,5G的应用场景相对有限,虽然能够获得大量的数据,但在精确治疗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内医疗市场从3G时代就开始尝试远程医疗,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移动技术支持,进展缓慢。随着4G的普及,基于移动和远程医疗的远程移动医疗才真正结合在一起。
5G时代的远程医疗和远程移动医疗将有哪些变化?
汇医慧影CEO柴象飞总结说,5G将激发医院内部监测和控制设备的网络化和智能化,促进院外远程移动医疗与医生更好的协作。
达泰主管合伙人李泉生分析认为,近年来远程医疗难以落地的原因不仅包括市场不成熟,还有技术因素(通信基础设施不足)。5G的高速率和大连接能力,使得云端产生更多的数据,加速了AI从产生到成熟的进程,解决了带宽和延迟问题,促进了移动医疗的发展。
陈万钧结合传输速度的提升,将5G带来的好处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距离相关的远程诊断产品,如远程影像诊断、视频和手术转播等,这些产品将在目前4G网络基本满足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第二类和第三类是与时间和大数据流通相关的应用,例如AI产品的云端应用需要上传大量数据,5G解决了云计算中的数据传输问题,大大提高了边缘计算和云弹性计算的应用潜力,使得AI在医院的应用场景从慢场景(门诊住院)向快场景(急救急诊)转变。
未来,“杀手级应用”将在哪里出现?李泉生认为,图像视频类企业将受到较大影响,而诊断平台的影响较小。未来,从事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图像视频类的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投资也将更加关注新兴技术,包括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提高效率的企业。建议创业公司关注5G医疗赛道,成为头部企业的早期项目。
前景光明,但路途坎坷
著名经济学家曹海涛非常看好5G医疗,他认为5G的最大特点是低延迟和高连接,带来的改变是无法想象的,应用场景将非常丰富。但由于健康产业与其他产业结合点多,盈利期较长,稳健的投资依然重要。具体投资中,需要注重科研与市场的结合,既要跟进核心技术人才,也要跟进核心市场人才。未来,养老领域和心血管等慢性病的预警系统是值得关注的投资方向。
尽管5G医疗的前景看好,但君联资本投资总监戚飞持谨慎态度,他认为医疗问题不是简单的网速提升所能解决的。“医疗+互联网”与“互联网+医疗”有本质区别,不可本末倒置。互联网医疗前景光明,但道路漫长。
心医国际战略副总裁王钊也提出类似的观点,他认为5G虽然加速了大数据的远程传输,促进了医疗数据上传云端,拓宽了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场景,促进了移动端的发展(如高清影像的传输),但最终无法替代医生,目前只能辅助做一些基础性工作。
任何一个新兴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新的情况和挑战。为了推动5G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国家已经做出了重大部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到2019年9月底前,至少50%的二级以上医院将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这意味着网络诊疗服务将逐渐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支付机制(谁来买单),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与信息司司长毛群安也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与工信部等部门合作,制定远程医疗专网建设的支持政策,加强顶层设计,加快远程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研究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的交叉渗透,消除深度融合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共同构建无线医疗的标准体系,实现各种远程医疗技术在5G网络中的应用。
相信在政策的引导下,国内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将持续深化。未来,5G将支持大型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教育体系、科研走向和医院管理等方面实现全面的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