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累计综合票房突破47亿元,观影人次接近1.3亿,超越了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名的《流浪地球》(46.548亿)。这部电影的成功令人惊讶,因为上映前并未受到广泛关注,现在却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大亮点。
通过对这些热门电影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勾勒出观众的画像,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影片的成功之处。例如,女性观众更倾向于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
调查数据显示,1.3亿的观影人次推动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高票房。这些观众的画像揭示了电影的一些关键信息。当然,暑期档不仅有《哪吒之魔童降世》,还有其他高票房电影,如上映8天票房达到10亿的《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和上映29天票房达到16亿的《烈火英雄》。
根据灯塔专业版提供的数据,《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的想看指数最高,表明观众对此片期待较高。首映日的想看指数,《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为191万,远高于《烈火英雄》的85万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25万。这说明《哪吒之魔童降世》并不是快速走红的影片,而是凭借质量逐渐积累口碑的作品。
从性别上看,不同电影的观众构成有所不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女性观众占比较高,达到57.3%,而男性观众占42.7%。相比之下,《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的男性观众占60.1%,女性观众占39.9%。《烈火英雄》的女性观众占比则高达60.8%,略低于《哪吒之魔童降世》。
从年龄结构来看,《哪吒之魔童降世》在19岁以下和35至39岁以及40岁以上年龄段的观众占比明显高于其他两部影片。这显示出该片具有吸引不同年龄段观众的特点。
在情感因素方面,IP作品已经成为电影市场中的常见现象。《哪吒之魔童降世》和《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都是基于知名IP的影片,这种情怀观影已成为电影市场的常态。《大侦探皮卡丘》也是一个典型例子,它凭借宝可梦这个经典IP吸引了大量90后观众。
观众在选择电影时,除了情怀因素,还会参考电影评分。目前常见的评分平台包括豆瓣、猫眼和淘票票。这些评分平台各有特点,例如猫眼和淘票票的评分较为温和,而豆瓣则更为苛刻。然而,电影评分与票房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虽然评分不高,但票房仍然很高;而《地久天长》虽然评分较高,但票房却不尽如人意。
负面评价会对票房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那些评分极低但想看指数较高的电影。例如,《爱情公寓》和《上海堡垒》均因负面评价导致票房滑坡。这些案例表明,尽管观众对某些电影抱有很高的期待,但如果影片质量不佳,最终仍可能面临口碑和票房的双重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