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重庆市沙坪坝区井口街道美丽阳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大数据统计情况。
5月28日,参观者在贵阳市举办的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参观和体验名为《宇宙深空》的艺术作品。
5月10日,合肥市蜀山区的一家智能标准化菜市场——蜀西公馆菜市场正式开业。该市场配备了电子显示屏和电子秤,能够进行大数据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天的交易情况。
8月14日上午,笔者走访了北京市朝阳规划艺术馆的数字沙盘展厅。展厅内巨大的屏幕展示了街道的人口结构、年龄分布、娱乐消费等数据,这些都是朝阳区责任规划师规划社区的重要依据。
工作人员介绍,6月12日,朝阳区启动了责任规划师项目,并举行了培训大会。朝阳区的责任规划师体系主要依靠大数据手段,为责任街区提供全面的服务。例如,“大数据体检化验+责任规划师开方/专家会诊+街乡去疾”的全过程服务模式。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龚为纲表示,通过大数据,政府能够更精准地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从而作出更有效的回应。
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大数据已经成为社区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不仅提升了社区服务的效率,还让社区管理更加人性化。
社区服务
智慧化的社区服务
合肥市长江路社区的62岁居民陈宗平通过扫描二维码成功办理了老年证。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二维码与居民建立联系,实现更精准的服务。这种智慧社区服务受到了居民的好评。
南京市擎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社区管理一体化平台”已经应用于江苏省内的多个城市。通过这个平台,居民可以在线办理各种事务,无需亲自前往政府部门。
新疆奎屯市的基层服务平台嵌入了“三级联动分类销号”系统,使得居民的投诉能够在线处理,从社区到街道再到部门单位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这种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例如,4月20日上午,一名居民向穗丰园社区反映了路面塌陷的问题。社区工作人员迅速将问题上传到智慧平台,并通知相关部门处理。不到五个小时,问题得到了解决。
对于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大数据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合肥市公安部门与科大讯飞合作开发的“智慧安全社区管理系统”能够监测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行为,以便社区工作人员提供精准的帮助。
大数据也让许多老年人受益。仁怀市的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一位空巢老人连续三天没有外出的情况。经过调查,工作人员了解到老人生病不愿就医,于是将其送往医院治疗。
社区管理
智慧化的社区管理
重庆市渝中区石油街道的工作人员周桄锐表示,通过大数据管理社区,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2018年3月,“集景智慧社区”平台在渝中区石油路街道上线。该平台将社区管理的多方面信息整合在一张三维地图上,方便工作人员了解各种信息。
通过大数据分析,社区可以对多发事件区域进行更频繁的巡查,提高信息和资源利用率。此外,工作人员的巡查路径也更加明确,发现问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上报。
大数据同样在解决群租房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通过平台监控发现了一处群租房,最终有效减少了群租房的数量。
社区安防也是管理的重点。大数据的加入使社区及相关部门能够迅速发现并处理突发事件。例如,贵阳市金华园社区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社区平台迅速响应,工作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处理。
大数据技术平台扩展了社区数据采集的广度和深度,其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将复杂的社区运行体系映射在多维、动态的数据体系中。
社区规划
前瞻性的社区规划
今年1月,北京市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和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来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北京市还将落实责任规划师和专家团审核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一系列智能化规划工具,如猫眼象限、蝠音象限等,能够对社区进行快速评估,生成社区体检报告。这种工具使规划师能够更好地利用数据,科学地解决问题。
近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邀请大数据平台城市象限为双井街道进行了健康扫描和精细体检,生成了包含职住通勤、居住状况、街道活力、环境质量、休闲活动等多个维度的“体检报告”。
大数据的体检分析使社区规划更加严谨客观。朝阳分局已为每个街区进行了人居环境的大数据体检分析。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在2018年发布了“美好社区”指数体系,量化评定社区的发展管理水平。根据首次测评结果,成华区“美好社区”指数平均得分为87.07分,其中“亲和微指数”得分最高,表明居民之间的社会交往紧密;但“便利微指数”相对较低,说明在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改善。
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数据信息的价值,大数据能够助力社区进行前瞻性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