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社保基金和公共养老金的危机引起了广泛关注。据传,美国联邦社保基金可能在2020年首次出现收支不平衡,而日本的公共养老金也面临潜在风险。预计到2050年以后,日本的养老金替代率可能会跌破40%。这种担忧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养老问题的普遍焦虑。
在成熟的养老体系中,养老通常由三个支柱组成:国家的基本养老金、企业的补充养老金以及个人的储蓄养老金。简单来说,就是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养老责任。对于80后和90后而言,他们将在二三十年后退休,那时前两大支柱能提供多少支持尚不确定。因此,提前做好养老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帮助公众更好地进行养老理财规划,去年8月,养老目标基金正式推出。截至今年9月2日,已经有超过70只养老目标基金获批,其中50只已经成立,总规模超过150亿元,投资者超过百万人次。那么,这些养老目标基金的表现如何呢?
根据数据,截至9月2日,所有50只养老目标基金中,2019年之前成立的12只基金在2019年前八个月全部实现了正收益,平均收益率为5.91%,最高一只取得了10.87%的回报。尽管这些回报不及沪深300指数,但仍显著优于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
从成立以来的收益来看,除了4只产品略有下跌,其余46只基金全部实现了正收益,平均收益率达到3.24%。这些基金以稳健的投资风格,确保了居民养老资产的安全,同时为投资者创造了可观的收益。
具体来看,兴全安泰平衡养老(FOF)自2019年1月以来已为投资者带来13.03%的回报,其次是中欧基金和北信瑞丰基金的两只2035三年期目标日期型产品,分别获得了11.81%和9.57%的回报。
养老目标基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截至2019年中期,持有养老目标基金的投资者已经超过百万人次,相比发行初期,人数和金额都有显著增长。其中,华夏养老2040三年、鹏华养老2035三年和富国鑫旺稳健养老一年的持有人数最多,分别达到了12.59万户、11.42万户和10.62万户。
值得一提的是,民生加银康宁稳健养老一年的规模已突破15亿元,成为规模最大的养老目标基金之一。大部分养老目标基金的持有人以个人为主,平均个人投资者占比达67.28%,其中部分产品的个人投资者占比甚至高达95%以上。
养老目标基金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以民生加银康宁稳健养老一年为例,该基金在短短两个月内份额增长超过3亿份,从11.68亿份增至14.84亿份。此外,华夏养老2040三年和中欧预见养老2035三年的份额也分别增长了1.81亿份和1.1亿份。
目前市场上已有70多只养老目标基金,未来还将有更多产品推出。面对众多选择,投资者应如何配置养老目标基金呢?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认为,尽管市场上有五到十只养老目标基金已经足够,但多样化的选择可以让投资者做出更好的决策。而盈米基金副总裁刘文红则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对市场的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目标基金。
总的来说,养老目标基金为个人提供了重要的养老保障工具,尤其是对80后和90后而言,现在正是做好养老准备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