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最新大数据,公开了3000万“堕落”的年轻人
作者头像
  • 胖胖说智能
  • 2019-10-31 13:25:40 0

小长假已经过去,人们一边感慨时间飞逝,一边无奈地回归工作和学习。

提到假期后遗症,“困”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首要困扰。

只有躺在床上,才能缓解假期后遗症带来的疲惫。

网友们总结了假期后遗症的三种表现,其中“懒惰”尤为显著。去年,微信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十一期间,全国有2000万成年人(微信用户)中,有人一天内步数未超过200步。今年的数据更加惊人,3480万人的微信运动步数不足百步。80后和90后成为了“百步青年”的主力军。浙江省在全国各省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最懒的省份之一。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热衷于小长假的旅行,反而更愿意宅在家里。一张舒适的床成了他们放松的港湾。

补觉,成年人的最大需求

在小长假前,许多人早早准备好了“肥宅生活”。一个满载零食的柜子、一部手机和充足的WiFi信号,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百步青年”们在家中享受着最舒适的生活。

说到宅在家的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有些人是因为懒得折腾。特别是在大城市,外出聚会不仅费钱还费时。例如,去一家网红餐厅吃一顿饭,拍完照片修图定位,再路过一些高档店铺,想到刚刚被划走的工资,难免感到沮丧。

每周末的晚上11点,北京三里屯变得格外空旷。地铁站的人流仿佛灰姑娘赶在午夜前回家,打车队伍常常排到100多号,甚至要花费上百元才能打到车。

当乘坐地铁前往郊区时,车厢里的香水味渐渐淡去,乘客的衣着也变得朴素,小潮人变回了普通的上班族。回到每月租金4000元的单间公寓,难免陷入自我怀疑:“我为什么要出门?为什么花了这么多钱?”

不如在家宅着。至少,睡觉也是一种享受。

那些回老家过节的人,也有自己的无奈。国贸工作的Cindy和Peter回到老家,立刻变成了翠花和二狗。面对亲戚们的盘问,他们感到尴尬。比起接受父老乡亲的审视,比起同学聚会中的攀比,不如在家沉醉片刻,自我欣赏。社交的魅力早已输给葛优躺。

被职场榨干的成年人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写道:“那一年我二十一岁,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职场中的成年人,如同王小波笔下的老黄牛,不断遭受打击。前不久,微博上的热门话题“#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受访的女孩表示,每天熬夜玩手机,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

这种“自毁式熬夜”的原因,与工作密切相关。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为2.27小时。职场人白天忙于工作,注意力被分散得七零八落,只有夜晚属于自己。

好不容易放下手机,却又陷入了焦虑。想到第二天繁忙的工作、微薄的薪水和遥远的目标,闹钟又提前了半小时。

有时候不是不想睡,而是不能睡。例如,宁波的王小姐因为早晨十点半已经入睡,没有回复工作群的消息,十分钟之后就被老板告知:“你被辞退了。”

职场中,人们常常喊着“按时下班”的口号,身体却诚实执行着7*24小时的待机模式。即便请假,也会因为爆炸的工作消息而失去意义。

时刻处于高压状态,自然会产生“累觉不爱”的感觉。摆脱工作的束缚,屏蔽十几个工作群,允许自己手机静音,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已经成为深陷职场的成年人的最大奢望。

年轻人,逐渐被社交掏空

曾有报社记者在街头采访,询问年轻人是否感到疲惫。超过八成的年轻人表示“累”。工作本身的劳累其实不算什么,真正让人疲惫的是职场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公务人员处理人际关系占据了日常精神的70%左右,这已成为职场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在日本,有一种被称为“便所食”(在厕所就餐)的现象。职场人士为了不显得不合群,会在厕所偷偷进食。

社交的压力逐渐侵蚀着年轻人的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累死人的不是工作,而是处理人际关系和平衡情绪。因此,那些不愿在社交中妥协的人,才更令人羡慕。

一位女白领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明知道同事给自己准备了庆生聚餐,却提前一天向领导请假,借口是回老家探望父母——实际上她只是在家躺了一天。她认为同事并不是真心要为她庆祝生日,只是为了团队建设。

虚假的社交耗时耗力,让人疲惫不堪。与其戴上面具处事,不如摘下面具躺尸。

美剧《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常常在下午2点后消失20分钟。朋友们好奇他在做什么,最终发现他在储藏室踢毽子。这让他们明白了,独处时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让自己更好地恢复。

当工作和社交无缝渗入生活,挤压着时间和精力,连简单的呼吸空气都成为奢望。找到与自己独处的时间,才是年轻人最珍惜的时光。

与自己独处,不丢人

叔本华曾说过:“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能完全成为他自己。”

曾经,“合群”意味着安全感,现在,“不合群”成为了年轻人寻求安全感的方式。许多喜欢独处的人有共同的特点:不喜欢接电话,因此电话常年静音;不太愿意结交新朋友,觉得维持旧朋友的关系已经很费力;参加聚会时,虽然可以摆出融洽的笑容,但内心却对家庭充满思念。

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人每逢节假日选择在家“躺尸”的原因。尽管朋友圈里充满了各种精彩的生活,但家中的补觉同样让人感到满足。这种短暂的“逃避”,可以让人暂时停下来,然后带着更好的自己继续前行。

(本文改编自微信公众号MBA智库)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胖胖说智能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大数堕落年轻人公开最新万“3000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