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管理的机制,推动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至少包含以下四个层面:一是国家治理理念的时代化;二是治理目标的合理化;三是治理体系的科学化;四是治理方式的智能化。大数据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首先,大数据助力国家治理理念的时代化。大数据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人们得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个时代。过去,人们对时代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官体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复杂性的增加,这种认知变得越来越局限。大数据则提供了一种可能,即在不改变现实世界的基础上,以数据的形式尽可能全面地展示这个时代。这使得人们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类自身及其价值取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形成与大数据相关的世界观、价值观、社会观和文化观,更好地把握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进而更新和拓展管理理念。
其次,大数据促使国家治理目标的合理化。合理的目标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从宏观角度看,合理的治理目标被称为善治。善治是一个价值判断,在多元化的社会进程中,其标准也会有所不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深入研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具体需求,而这些需求往往无法通过经验完全把握,需要大数据的支持。大数据使我们能够量化地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观察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占比和变化,前瞻性地评估其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当选择,强化国家治理的善治导向。
再次,大数据推动治理体系的科学化。科学化的治理体系是强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客观依据和内在逻辑,使其既符合社会良性运转的规律,又能服务于人的健康行为逻辑。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就是要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使内在的强制性体系和社会规范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使社会管理体系与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紧密结合。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系统,需要整体性构建,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大数据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使治理体系能够全方位、全过程地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和层次,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各司其职,发挥最大效能。
最后,大数据促进管理方式的智能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是大数据、信息化和智能时代的直接要求。国家治理的智能化,其核心特点是主动适应信息化的大趋势,将大数据采集处理和智能决策系统纳入决策和管理体系,构建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我们应当清楚认识到,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自觉学习和运用大数据,强化智能决策,不仅能深化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还能更好地洞察社会发展趋势,识别潜在风险,提升战略定力。
本文作者为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分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