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迁出人口都去哪了?京东数科经过大数据得出这些结论
作者头像
  • 德普凯信电器
  • 2020-04-10 19:37:32 1

2019年12月,京东数字科技集团发布了《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报告基于京东平台的大数据,深入分析了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及三四五线城市的人口迁移现状及其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报告指出,上海对高学历和高净值人群的吸引力最强,深圳对人才的吸附能力最强。此外,杭州、成都、重庆、长沙等二线城市的净流入人口强劲,而武汉、长沙等城市的都市圈效应并不显著。另一方面,哈尔滨、大连、沈阳等城市的净流出人口较多,都市圈的集聚效应也不明显。青岛、厦门等城市的都市圈特征明显,西安、郑州的城市集群效应较强。“下沉市场”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消费潜力,成为推动中国消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上海对高学历和高净值人群吸引力最强

报告显示,在一线城市迁入人口中,上海高学历人口比例最高,硕士学历占13%,本科学历占58%。从购买力角度来看,迁入上海的高购买力人群和中高购买力人群的比例在一线城市中最高。

报告认为,上海对高净值和高学历人员吸引力强,可能与其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产业升级以及服务业的高端化等因素有关。

从迁出人口的学历维度来看,深圳在一线城市中本科以上学历的迁出人口最少,这表明深圳具有较好的人才黏性。这可能与近年来深圳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以及人才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对外来人口的友好有关。

尽管广州和深圳同属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枢纽城市,但从人口联系强度来看,广州和深圳的就业吸附力较强,吸引的主要是来自其他城市的劳动力,而不是这两个城市之间的互动。这种现象可能与两个城市的功能定位有所不同,形成互补优势。

杭州、成都等部分二线城市人口净流入强劲

近年来,二线城市及其都市圈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和都市圈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报告指出,杭州、成都、重庆、长沙等二线城市的净流入人口强劲;成都、青岛等部分二线城市表现出很强的都市圈效应和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武汉、长沙、大连、沈阳、哈尔滨等都市圈效应不明显。

报告认为,杭州、成都、重庆、长沙等净流入人口强劲的城市具有收入增长快、产业升级加速、房价收入比低(房价增速低)、人才政策力度大等特点。二线城市在推动新型城镇化时,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户籍、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政策。

通过对京东大数据的观察,二线城市都市圈的发展各有特色。西安不仅具有较强的周边辐射能力,还与一线城市保持紧密联系。除北京外,西安人口迁移前五大城市均为都市圈内部城市。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郑州与周边城市的人口联系紧密,城市集群效应较强。其人口迁移前十的城市中,除北京和上海外,其余全部来自都市圈外部。

青岛和济南(青岛都市圈)以及厦门和福州(厦门都市圈)与周边城市的人口流动频繁,都市圈集群特征明显。武汉和长沙与都市圈内外的联系较为均衡,都市圈效应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周边城市的发展水平有限,且地理位置靠近一线都市圈,因此与一线城市的联系更多。报告建议,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两个重要城市,武汉和长沙应增加交流互动,实现协同发展。

此外,大连、沈阳、哈尔滨等二线城市尚未表现出明显的都市圈效应。报告建议,在保持与其他二线城市联系的同时,应通过加强都市圈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协同,增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从而推动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下沉市场潜力巨大

报告指出,低线城市的增速快于高线城市的增速,四五线城市的消费总额增速领先其他线级城市,显示出下沉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大量高购买力人口从高线城市向低线城市迁移,提升了低线城市的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

人口迁移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都市圈的影响,低线城市与最近的高线城市之间的人口迁移往来密切。城市间发展的差异也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不同线级城市间的收入差距导致高线城市对低线城市的人口有较大吸引力。此外,高房价带来的高生活成本也促使人们从高线城市迁往低线城市。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德普凯信电器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京东迁出一线结论得出人口经过这些数据城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