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出了全新的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该系统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方式上与传统系统有所不同,导致两者得出的收视率存在较大差异。
12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其公众号“中国视听大数据”发布了12月7日至12月13日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情况。数据显示,央视一套正在播出的电视剧《澳门人家》(第11至19集)的收视率达到1.361%,市场份额为5.485%,位居榜首。
2018年,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多家单位完成了涵盖有线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的千万级样本规模收视调查技术实验。同年12月26日,由国家广电总局委托广播电视规划院基于自主技术建设的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正式启动试运行。目前,该系统已收集了全国1.4亿有线电视和IPTV用户的直播收视行为数据。
传统样本户采集方式主要采用日记卡和收视率测量仪两种方法。日记卡由样本户填写,调查员上门采集数据。收视率测量仪类似于电视机机顶盒,为样本户配备专用遥控器,通过按压代表个人信息的代码键记录收视数据并通过电话自动回传给调查公司。
然而,传统方式的样本户规模非常有限,这大大削弱了收视率数据的代表性与可信度。例如,若从500万用户中抽取500个样本用户,未被选中的节目均会被统计为“零收视”。而在新系统中,即使是低至千分之一的收视率也对应着平均每分钟5000个收视用户。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与当前广泛应用的CSM收视率数据系统不同,具有五大优势:样本数量多、覆盖面广、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时处理、防操纵抗污染、多维度全方位综合评价以及全媒体开放性。
新系统最大的变化在于改变了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实现了样本全覆盖,解决了样本户规模有限导致的数据偏差问题。新系统初期汇集了4000万有线电视和IPTV样本用户的收视数据,涵盖了直播、回看、点播等多种收视方式。这种变化不仅考虑到了线性播出的需求,还关注了回看和点播等多样化收视习惯。
此外,新系统不仅真实反映了热门节目和黄金时段的收视情况,还能精准捕捉小众节目和边缘时段的收视特征,即便是极低的收视率也能被记录下来。这有助于非黄金时段的小众节目更好地了解观众的收视习惯和变化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不仅关注收视率,还结合了思想性、创新性、专业性等多维度指标,对节目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进行综合评估,从而避免了单一追求收视率的倾向。
由于新系统与传统系统的采样方式不同,两者得出的收视率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新系统显示湖南卫视黄金档电视剧《鳄鱼与牙签鸟》(第34至45集)的收视率为0.429%,市场份额为1.748%,排名第五;而在CSM59城的收视率调查系统中,该剧的收视率高达1.8%,蝉联同期收视率和市场份额第一。尽管如此,新系统的大数据统计方式更为科学,全流程自动化处理有效防止了人为操纵,提高了数据造假成本。
总之,新系统通过海量大数据统计,显著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收视率造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