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最新的经济目标及房地产相关数据后,部分机构和专家对楼市的看法出现了显著差异。这些看法主要来自权威专家或机构,如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理事长、前房改课题组组长孟晓苏(被誉为“中国地产之父”)以及国家社科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当前的楼市状况,我们将这两方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
孟晓苏认为,房地产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它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制造业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然而,国家社科院则指出,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为负值。特别是在一些房价支出比例较高的城市,楼市对消费和投资产生了较大的挤出效应。一旦房价支出比例超过9:1,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将变得微不足道。据统计,2019年前三个季度,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1-1.14个百分点。
孟晓苏主张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认为这是中国经济走向繁荣的唯一正确路径。他指出,目前房地产行业的成绩主要来源于供给和需求两端的非市场化行为,这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更大的下行压力。
相比之下,国家社科院认为地方调控措施持续有力且稳定,基础制度的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成效显著。政府通过精准调控和深化改革,共同促进了“房住不炒”的理念。地方政府承担起调控责任,抓住了楼市调控的关键点。虽然住房市场的波动仍在初期阶段,但调控措施尚未完全成功,仍需保持坚定的决心和冷静应对。国家社科院强调,应继续坚持调控政策,迫使市场参与者作出调整。
孟晓苏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仍有200年的发展空间。美国建国至今已有243年,房地产业仍然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柱,并非依靠高科技立国。
国家社科院则指出,中国正处于城镇化率从30%到70%的快速发展阶段,未来还有一定的需求潜力。因此,楼市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在没有重大政策转向或突发事件影响的情况下,整体市场将继续降温,尽管其间会有起伏和波动,但不会出现剧烈变化。
孟晓苏表示,在以新房供应为主的市场环境下,房价上涨是一个大趋势。他认为,商品房价格上涨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吸纳了过多的货币。
国家社科院认为,当房价水平过高时,负向挤出效应将超过正向拉动效应。研究显示,一旦房价支出比例超过9:1,房地产对经济增长将变得无利可图。
综上所述,国家社科院的观点得到了具体数据的支持,是通过充分调研得出的结论。相比之下,孟晓苏的观点缺乏数据支持,可能是基于经验和直觉。最终市场发展的结果如何,时间将会给出答案。对于这些不同的观点,您有何见解?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