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数据的价值正在逐步显现,其重要性也日益显著。随着社交媒体、文化娱乐、工业制造等领域内数据信息的快速增长,人们越来越重视数据的应用和管理。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实际应用的推广,大数据已成为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目前,全国各地正积极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吸引和支持大数据企业的发展,提升大数据应用服务能力,促进大数据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
相比2018年,2019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变化一:政策支持加大,企业投资热情上升
在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大数据行业快速发展,许多传统企业开始转型,积极布局大数据领域。如何有效地满足用户需求,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已成为每家科技企业的必备技能。2019年9月,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名单公布,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华为、小米在内的多家知名企业榜上有名。
变化二:数字化转型需求强烈,大数据应用领域扩大
随着大数据工具门槛的降低以及企业对数据认知的提高,与大数据紧密相关的行业从传统的电信、金融、通信领域扩展到了政务、健康医疗、能源、公共设施等领域。这些行业的应用正逐步向实体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更加深入。
变化三:因地制宜促发展,大数据园区建设加速
国内大数据产业园区是集聚大数据资源的重要平台。目前,除了八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如珠三角、京津冀、辽宁、内蒙古、贵州、上海、河南、重庆)的大数据园区快速发展外,周边省份如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湖北、四川和陕西也在积极推进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以增强数字经济实力,推动产业升级。
变化四: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强劲,带动工业大数据应用价值提升
得益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实际应用和深化发展,工业大数据的跨领域流动、动态分析、实时采集和灵活响应的能力不断增强。数据驱动的创新应用在设备、企业和产业链等多个层面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工业大数据价值的充分发挥。
变化五:数据安全形势严峻,安全防护需求驱动制度和技术变革
当前,中国数据安全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数据泄露事件频发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社会对数据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5月28日发布了《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确保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的安全。
变化六:底层技术框架趋于成熟,技术融合趋势明显
目前,大数据系统的底层技术框架已经趋于成熟。大数据技术正逐步成为支撑性的基础设施,其发展方向也转向提高效率,并逐渐聚焦于个性化应用,技术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算力融合、流批融合、模块融合、云数融合、数智融合等多种技术的结合,使得2019年大数据产业呈现出更多的新特点,并更好地服务于各行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