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邮电大学先进制造学院的2020届本科毕业生刘奕博收到了多家知名企业的录用通知,最终他选择了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签约,将在机器视觉领域工作。他认为,近年来重庆汽车产业正积极向智能网联方向转型,这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记者在重庆邮电大学校园内观察到,学生们纷纷携带简历参加各类招聘会,各种企业的宣传海报遍布校园,反映出“就业季”的氛围。尽管今年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但大数据智能化等领域专业的学生仍然备受青睐。
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2019年该校大数据智能化行业的毕业生占比约为50%。该领域的专业如大数据、人工智能、通信工程、物联网和光电等均非常抢手,薪资待遇也相对较高。据该校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石竹屏介绍,2019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超过8600元,预计2020年还将继续上涨。
过去,重庆的传统制造业占据了主导地位,高校毕业生大多进入汽车等传统产业。然而,随着大数据智能化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领域对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余跃表示,这种变化不仅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使得流向这些领域的毕业生比例显著上升。
城市的发展与所需人才结构紧密相关。“热门专业”的兴起,反映了近年来重庆产业结构的变化。目前,重庆正通过大数据智能化来推动经济发展,打造涵盖“芯、屏、器、核、网”的智能产业链。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已经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传统工业企业也在大力推行智能化改造,从而增加了对大数据智能化等相关人才的需求。
然而,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暴露出重庆在大数据智能化领域的人才短缺问题。不久前,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未来三年重庆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需要新增39740名人才。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重庆相关部门近期成立了大数据产业人才联盟,旨在促进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精准培养和对接,以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