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3时许,熊国柱回顾了社区的抗疫工作,感慨良多。“社区的情况相当复杂,仅仅依赖大数据并不能简化问题,还需要更多细致的工作来保障社区的抗疫安全。”
深入基层
熊国柱在街道和企业中积极推进抗疫工作。作为市环境信息中心的负责人,他在抗疫初期便加入了市直机关抗疫工作组,并被派往万江街道的小享社区,参与基层防控任务,主动深入一线解决抗疫中的信息难题。
截至2月23日下午5时,小享社区共有15563人,其中包括5510名本地居民和10053名外来人员。该社区内有227家企业,员工总数达8120人,目前已有97家企业复工,复工人数为1233人。这些数字背后,凝聚了熊国柱的辛勤努力。
“我们对信息的掌握越来越清晰。”小享社区党工委书记林兆龙表示,“熊国柱在整理信息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基层防疫工作的核心在于了解社区内所有人员的流动情况。小享社区人口众多且流动性强,之前有多种信息登记表,每天需要填写,导致重复劳动较多,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都感到不便。“现在只需要四张表格,信息更加清晰,社区工作也变得更加顺畅。”
“我们是工作组,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解决问题。”熊国柱坦诚地说,“初到小享社区时,发现社区记录的外来人员信息多达1万多个,存在大量重复和交叉。”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如何高效整理,为社区抗疫提供科学支持成为一大挑战。熊国柱和他的同事张远鹏利用数据分析知识,花了两天时间,整理出600多条重要数据,通过逐一电话联系,掌握了辖区人员的防疫及出行情况。
构建大数据系统
面对面的登记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还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于是,熊国柱带领团队设计了四类表格:社区人员信息、返莞人员信息、企业人员信息以及企业复工信息,并开发了相应的电子表格系统。通过建立微信群,实现了人员信息的动态管理和更新,减少了重复工作。
“原本1万多个信息,最后精简成了600多条关键信息。”林兆龙认为,市直机关抗疫工作组下沉社区一线,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了信息管理难题。“在短短一周内,小享社区成功掌握了1万多名居民和200多家企业的详细信息,科学有效的措施真正为社区筑起了坚固的抗疫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