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何老师,郧阳的疫情形势日益严峻。您能否帮忙开发一款软件,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时间回到1月28日,农历大年初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的青年教师、博士何亚文接到了一个来自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扶贫办主任的电话。这位主任同时也是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成员。自2017年起,何亚文一直通过扶贫办为当地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持。接到电话后,身处山东青岛的何亚文和他的团队立即投入到远程监控郧阳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中。仅仅两天时间,他们就研发出了“郧阳疫情”APP,为当地抗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郧阳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面积达3863平方公里,人口约64万,下辖多个镇、乡和经济开发区。2月初,这里成为了全国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战场之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何亚文深知新冠病毒已经从武汉扩散至湖北省各地。放下电话后,他迅速召集团队成员,讨论研发方案,开始了远程协作和线上办公。团队中的几位核心成员春节期间回到了农村老家,没有电脑,只能四处借设备。这种拼搏精神赢得了村民们的高度赞誉,当他们了解到这些高科技产品是为了抗击新冠疫情时,更是热情地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团队的核心成员胡嘉良,家中有一个仅六个月大的孩子,只有他和妻子两人照顾。胡嘉良每天工作到深夜,直到郧阳的疫情数据处理完毕才休息,几乎24小时连轴转。最终,何亚文团队在短短两天时间内完成了疫情数据收集、分析和数据库建设,并成功开发了“郧阳疫情”APP和“郧阳疫情专题地图”。
据记者了解,早在2017年,何亚文和他的团队就开始探索大数据扶贫,并先后研发了“扶贫通”平台、“四双帮扶”APP和“精准扶贫大数据监管平台”,为郧阳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这次抗击疫情,我们的平台和数据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何亚文表示,基于前期对全区人口普查和高精度地图数据的研究,“郧阳疫情”APP和“郧阳疫情专题地图”得以快速研发,并实现了实时联动,能够动态监控和展示疫情数据的变化。
“我们看到的疫情地图通常是省、市、区一级,而‘郧阳实时疫情专题地图’则细化到了乡镇、村和户。”何亚文认为,这次开发的软件最大的特点是基于大数据的到村、到户精准显示,以及APP和地图的实时联动。从多尺度时空动态地图上看,可以清晰地看到确诊病例、新增病例等信息及其多日动态变化情况。
2月1日的统计数据显示,郧阳有超过7000名从武汉返乡的人员,其中近100人出现发热症状,形势十分严峻。郧阳各级政府借助何亚文研发的APP和地图进行疫情研判和指挥调度,实现了科学防治和精准施策,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输入、传播和蔓延。自2月14日起,全区已连续多日无新增确诊病例。
三年前,何亚文和他的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团队合作,前往郧阳进行精准扶贫的综合诊断服务。期间,团队走访了郧阳所有乡镇的重点贫困村和贫困户,与当地各级政府及居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通过对各种数据的综合分析,何亚文不仅能够制定疫情期间和疫后的应对方案,还能明确疫情对各项扶贫工作,甚至是每个贫困家庭的影响。他认为,这次突发的疫情监控软件开发,不仅是对抗疫情,更是为后续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据了解,这款疫情APP还被应用于山东省临沂市的扶贫和疫情防控工作中,主要用于监控和调度全市涉农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未来,何亚文团队将继续评估疫情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影响,以便采取进一步的帮扶措施,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相信,有了这些机制和数据的支持,大数据管理不仅能在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作用,也能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何亚文对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