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报道称一家知名电商平台的VIP会员用户在购买商品时发现价格比普通用户更高,引发了对该平台可能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的质疑。
对此,该电商平台于3月8日在其官方微博上做出回应。声明表示,平台为新用户提供首单“新人专享价”,并在商品页面上有专门标识。然而,在“三八”妇女节活动期间,这些标识未被正常显示,导致部分用户误解商品价格不同。此外,平台的VIP用户始终享有9.5折优惠,明确否认了所谓的大数据“杀熟”。
近年来,有关互联网企业大数据“杀熟”的报道层出不穷,但这些企业通常会以新人优惠、系统错误等理由进行否认。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商运营者应为消费者提供不针对个人特征的选项,以尊重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然而,目前对于大数据“杀熟”的具体定义尚无统一标准,这可能导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理解出现分歧。
大数据“杀熟”的隐蔽性使得消费者难以察觉,即使发现也难以举证维权。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部分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针对消费者的消费特征推送特定商品或服务,从而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尽管如此,消费者的声音不应被忽视。相关部门需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大数据“杀熟”的界定标准,例如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相关实施细则,以防止企业利用否认手段逃避责任。同时,监管部门应创新监管方式,借助技术手段建立大数据监管平台,加强对电商平台的全天候监控,提高对各类隐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一旦发现企业存在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必须依法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