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基建”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迅速推进。为此,我们邀请到了浪潮存储产品线总经理李辉,共同探讨新基建对数据存储产业的影响。
Q: 新基建是指相较于传统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机场)而提出的新概念。您如何看待加速发展“新基建”的社会和产业意义?
李辉: 新基建实际上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使物质、能量和数据更高效地生成和流动,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新冠疫情可以看作是对“新基建”的一次压力测试,我们已经亲身感受到了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AI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新基建”所推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带来了“无接触”效应,提高了疫情防控过程中全流程、多角色、多场景的协同效率。随着5G、大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预计将出现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应用场景,网络节点数量也将从千万级别跃升至百亿甚至千亿级别,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例如,在全球制造业分工中,远程协作(如办公、视频会议)和自动化消费(如设备信息采集、传输、反馈和控制)将成为刚性需求。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各产业的发展。
Q: 在“新基建”中,数字化基础设施是重要组成部分。您如何看待新基建对数据存储的挑战和机遇?
李辉: 新基建对数据处理提出了海量、多元化、实时化的要求。以5G为例,如果把5G比喻成水流动的管道,那么管道的直径大幅增加,就需要相应的存储空间来容纳更多的数据。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到175ZB;企业对实时数据处理的需求也将增加,预计到2023年,实时数据将占全球数据总量的24.5%。
面对新基建带来的数据挑战,我们建议企业充分利用分布式存储架构在性能和容量扩展方面的优势,应对大规模、高并发场景下的数据存储问题。同时,考虑采用闪存阵列来提升存储性能,以满足实时数据处理对百万级IOPS和亚毫秒级延迟的需求。
Q: 新基建涉及医疗、通信、电力、交通等多个民生领域,您认为这将带来哪些应用转型和产业发展机会?
李辉: 从产业影响来看,新基建涵盖的动力、交通、网络通信和电力等领域将带来重大变革,同时带动互联网、智慧城市、医疗、教育、物流、零售、制造等行业的发展。
在新基建中,大数据中心尤为引人注目。3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首次提到大数据中心的重要性。
大数据中心作为承载海量数据的平台,其数据量可以达到百万、千万甚至百亿、千亿级别,形成庞大的数据湖。疫情期间的数据表现也体现了这一点:2020年春节期间,移动互联网消耗了271.6万TB的数据流量;腾讯会议在8天内扩容了超过10万台云主机,涉及超百万核的计算资源。大数据中心已成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器、存储和带宽成为了刚性需求。
浪潮存储长期致力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新基建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包括连续三次中标中国移动分布式存储采购项目;为成都智慧交通项目提供了6000路视频流和10亿级查询的服务;在中国卫星资源中心部署了中国最大的单系统100PB分布式存储;以及帮助山东高速实现了0.1毫秒级别的ETC通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