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合国网站发布了一篇文章,题为“大数据支持全球疫情应对”,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技术促进机制10人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项目的负责人郭华东院士撰写。这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技术促进机制10人组”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独立科学家小组”首次邀请发表的文章。
联合国强调,新冠肺炎疫情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只有科学家、领域专家、创新者和决策者之间的有效协作,才能更快更好地提出解决方案。为此,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组织了一系列研究,主题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新冠肺炎”。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项目迅速响应,于今年2月启动了“地球大数据应对新冠疫情”系列开放课题。利用现有数据和应急课题的研究成果,该项目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构建全球冠状病毒科技资源服务平台、提供全国及疫区夏粮生长状况监测等信息,支持国家复工复产需求。郭华东在文中介绍了这些工作。
此外,作为联合国10人组成员,郭华东还提出了两项建议:一是增强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应急管理能力。这次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各国乃至全人类的应急管理理念和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二是建议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的目标——重大疫情应对目标。因为新冠肺炎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无法完全通过现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三(良好健康与福祉)来覆盖,需要一个全新的目标来应对这一挑战。
自2018年1月启动以来,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项目一直致力于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地球大数据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在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上作为中国政府提交的四份文件之一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的两份文件之一发布。目前,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项目正集中力量围绕六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监测与综合评估,其中包括对武汉地区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的分析。
[来源: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