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其著作《大数据时代》中提到,大数据不仅是获取新知识和创造新价值的重要源泉,而且是改变市场、组织结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关键手段。
近年来,大数据概念在中国迅速升温,尤其是在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的过程中,大数据被视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了进一步探讨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2015年5月26日至29日,贵阳举办了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及全球大数据时代峰会。此次会议以“大数据时代的变革、机遇和挑战”为主题,涵盖了展览展示、峰会论坛和创新大赛等内容,全面展示了大数据的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
大数据被认为是继云计算和物联网之后,IT产业的又一次重大技术革新。未来,大数据将渗透到各行各业,逐步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将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视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
作为全球拥有最多网民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消费市场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信息消费市场,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大数据资源聚集地和应用市场。大数据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产业链正在形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
根据《2015年中国大数据产业白皮书》,2014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了767亿元,同比增长27.83%。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228.81亿元。大数据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教育、医疗、农业、电信、交通等多个行业。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如《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和《中国制造2025》等,旨在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融合发展。这些政策措施将为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有人认为,技术进步会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总体而言,技术进步提高了效率,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从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技术进步不是消灭传统产业,而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随着转型进程的加快,技术与金融领域的人才需求增大。云计算和大数据经济的到来,涉及到原有商业模式的转型和调整。对于那些不适应变化的人来说,需要接受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培训,这也是大数据带来的就业机会。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过去一年,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就业率反而有所上升,这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不断深化改革,推出一系列简政放权措施,促进了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增长。这些企业大多依赖互联网开展业务。
当然,在发展大数据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重视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信息保护的界限和管理权限,防止立法的碎片化,并利用技术手段主动实现信息保护,使信息处理过程更加透明,确保用户真正享有选择权和知情权。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最具有洞察力的观点在于,他认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在于放弃了对因果关系的追求,转而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颠覆了人类长期以来的思想习惯,对人们的认知方式和与世界的互动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贵阳数博会开启了大数据应用的新时代,这种新型服务模式将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各领域。更重要的是,大数据与推动中国经济“爬坡过坎”和“提质增效”的重大战略紧密相连。无论是加快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职能转变,还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大数据的应用都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