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包括《2020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和《2020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报告揭示了2019届大学本科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包括薪资水平、就业地域偏好以及行业需求变化等方面。
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为5440元,这一数值逐年增长。计算机类专业的薪资最高,平均月薪达6858元。此外,新一线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一线城市吸引力有所下降,"逃离北上广"现象依旧存在。教育行业成为吸纳本科毕业生最多的行业,而金融行业的吸纳能力有所下降。
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为5440元,五年来涨幅达23.6%。高职毕业生平均月薪为4295元,五年来涨幅为15.7%。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和自动化类等本科专业的薪资较高,分别为6858元、6145元和5899元。高职专业中,铁道运输类、计算机类和水上运输类的薪资较高,分别为5109元、4883元和4763元。
工学类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最高,为5809元,而历史学类最低,为4592元。高职毕业生中,交通运输类的平均月薪最高,为5043元,医药卫生类最低,为3803元。
报告显示,2019届大学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的就业比例最高,其次是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人才吸引力较强,其次是长三角地区。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人才吸引力较弱。
新一线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019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年的22%上升到26%,而一线城市的比例则从26%下降到20%。高职毕业生选择在新一线城市的比例从17%上升到23%,而在一线城市的比例从19%下降到15%。
杭州成为最受外省本科毕业生欢迎的新一线城市之一,其他热门城市还包括天津和苏州。新一线城市在就业满意度方面与一线城市相差不大,尤其是杭州、天津、宁波、南京和苏州等城市,其就业满意度较高。
教育行业成为吸纳本科毕业生最多的行业,2019届本科毕业生在教育行业的就业比例为15.9%,较2017年增幅显著。建筑行业则是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就业比例为11.1%。教育行业也是高职毕业生的重要就业方向,就业比例为7.8%。
2019届本科毕业生从事最多的行业是中小学教育,就业比例为10.1%。金融行业相关的职位需求有所下降,而互联网开发及应用等新兴职业的需求增加。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就业比例持续下降,但互联网开发及应用和计算机与数据处理类职业依然是主要就业方向。数字化人才主要集中在泛珠江三角洲、泛长江三角洲和泛渤海湾三大区域经济体,多数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显示,医学本科生从医比例从2015年的87.4%上升到2019年的91.5%,医学高职生从医比例从2015年的85.7%上升到2019年的89.0%。中西部地区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稳步提升。2014届本科生毕业五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74%,较半年后的62%提高了12个百分点。2016届高职生毕业三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67%,较半年后的63%提高了4个百分点。
2020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信息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高职就业绿牌专业包括铁道机车、铁道工程技术、社会体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这些专业需求量大且就业率高。
红牌专业指的是就业量大、就业率低、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本科的绘画、音乐表演、法学、应用心理学和化学,高职的法律事务、语文教育、烹饪工艺与营养、小学教育和导游连续三届被评为红牌专业。
报告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为15.2%,高职毕业生读本科的比例为7.6%。学历提升带来了更好的就业回报,例如读研人群的月薪为10408元,高于未读研人群的9683元。此外,读研人群的就业满意度为79%,也高于未读研人群的73%。
以上是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最新趋势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