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讲述上半年实体书店状况
作者头像
  • 后厂村村长
  • 2020-08-18 08:41:31 0

8月13日,“中国实体书店创新发展年会”在上海召开,参会者就“实体书店疫后复苏”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会议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实体书店数据报告”。

根据中金易云大数据平台对全国8500家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的实时监控数据,报告揭示了一系列重要数字:2020年上半年实体书店销售总额为40.3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47%;动销品种数为113.72万种,同比下降了5.25%;旧书动销品种数为35021种,同比下降了32.57%;动销品种的加权平均定价为33.72元,同比上升了6.81%。

线上批发的平均折扣持续下降,由2019年底的63.79折降至61.72折,其中少儿读物的平均折扣已低于6折;由于客流量减少和营销活动减少,线下批发的折扣从2019年底的91.39折上升至92.26折。

尽管整体销售量有所下降,但一些特定类型的书籍却实现了逆势增长,如与肺炎、新冠病毒、疾病预防相关的书籍,以及关于《民法典》的书籍。另一方面,经济类书籍、教辅材料、考试用书和文学小说的销售量则有所下滑。

小说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造梦”。疫情之下,读者更加关注理想,因此对于新书的兴趣减弱,导致旧书动销品种大幅下降。这实际上限制了新作者和新作品的发展空间。

从数据图来看,疫情前的1月份实体书店销售同比有所上升,但疫情暴发后销售迅速下降,2月份达到最低点,同比下降75.13%。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见效和复工复产推进,3月底销售开始回暖,至6月份,尽管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反复,但实体书店销售仍呈现回升趋势,与去年同期的差距显著缩小。

报告还提到,部分书店集团在7月份的销售情况有所好转,甚至实现了小幅增长。增长最快的图书类别是历史传记类和红色主题读物。

与会的书店负责人分享了各自的应对策略:

多样化营销手段,激发消费潜力。从被动等待顾客上门转变为积极走出去寻找客户。第二季度,许多门店实现了逆势增长,这些门店或是加强了对企业客户的业务(如出租书籍),或是在当地举办读书会,疫情期间则转为线上讨论。同时,利用地方政府发放的消费券,推出了各种折扣促销活动,吸引了大量顾客进店消费。

拓展销售渠道,实现线上发展。面对实体渠道受疫情影响的压力,实体书店开始拓宽销售渠道,向线上转移。一些门店尝试通过公众号、社群营销、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方式扩大线上市场份额,提供在线购书、送书上门等服务,满足了后疫情时代大众对图书的需求。

精准定位读者偏好,实施精细化营销。实体书店努力整合线上线下消费数据,收集会员信息,运用算法分析读者的购买习惯、消费心理和行为模式,构建精准用户画像,从而有针对性地举办折扣促销、好书交换、朗读分享等活动,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增强客户黏性。

借助技术推动转型,加速发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上下游供应链的内容共享和库存共享,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今年4月以来,多场“云馆配”活动成功举办,缓解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未来这种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后厂村村长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上半年实体讲述状况书店数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