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在线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在线旅游企业和平台数量不断增加,这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旅行计划,还推动了旅游消费的增长。然而,部分在线旅游经营者的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给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了规范市场秩序,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在线旅游运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自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规定明确指出,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侵犯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一些消费者反映,他们在预订酒店和机票时遭遇了大数据“杀熟”的问题。例如,周女士在某在线旅游平台上预订机票时,发现同一航班的价格随时间推移而上涨,最终比最初搜索的价格高出近1000元。同样,张先生在预订酒店时也遇到了类似情况,他的预订价格比朋友的预订价格高出五六十元。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平台利用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历史记录,设置了不同的价格策略。
大数据“杀熟”并不是新鲜现象,早在2000年,亚马逊就曾因差别定价而备受争议。尽管如此,这一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根据2019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8%的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普遍存在。在57个样本的体验调查中,在线旅游平台的问题尤为突出,去哪儿网和飞猪平台多次被发现存在老用户支付价格高于新用户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规定》明确提出,在线旅游运营商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基于用户的消费记录和偏好设置不公平的交易条件。同时,运营商在收集用户信息时必须事先明示目的、方式和范围,并获得用户的同意。
除了大数据“杀熟”,在线旅游平台还存在其他问题,如不合理低价游、诱导评价、擅自删除差评、高额退订费和退款延迟等。为解决这些问题,《规定》要求在线旅游平台提供真实、准确的服务信息,不得进行虚假宣传;旅游者的评价应当保存并公开,平台不得擅自屏蔽或删除评价,不得误导、诱导或强迫用户进行评价。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规定》的出台将有效遏制大数据“杀熟”等违法违规行为,为优质旅游产品提供更多市场空间。同时,旅游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旅游大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提高舆情监测能力,主动引导形成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舆论环境。
此外,律师提醒,如果发现线上旅游平台存在价格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运营商进行整改,或要求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以要求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