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在北京朝阳的一栋大厦中设有神秘部门,这个部门就是腾讯投资,之前也曾被称为“腾讯战投”或“腾讯产业共赢基金”。作为一家背靠市值达5万亿港元的腾讯集团的企业投资方,腾讯投资自2008年成立以来,已成为国内战绩卓著的投资机构之一。
截至目前,腾讯投资已累计投资超过800家公司,涵盖文娱传媒、消费批发、民生教育、金融科技、企业服务及海外投资等多个领域。其中,已上市或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多达上百家。尽管腾讯投资在过去几年中表现得较为低调,但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和布局仍然备受瞩目。
近期,腾讯投资董事总经理姚磊文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分享了他对产业互联网发展趋势的看法及投资逻辑。姚磊文指出,信息化、数字化、云化和智能化等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尽管行业短期内可能经历波动,但长期来看,这些趋势将会推动企业发展。
在消费互联网领域,中国在电商和移动支付等方面的表现已经超越美国,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所谓的“蛙跳效应”。这种效应指的是后发国家通过资本积累、效率提升和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姚磊文认为,这一现象同样适用于产业互联网领域。中国在多个产业互联网趋势上几乎同时发展,使得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显著的进步。
例如,基于新兴技术的美国企业服务公司,如Salesforce、Zoom和Snowflake等,其市值均非常高。然而,中美两国在企业服务领域的市场供需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的企业服务头部公司往往更偏向于定制化服务,毛利率较低,产品化程度不足,市场规模与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不过,姚磊文认为,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只要具备优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就有机会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姚磊文于2011年加入腾讯,当时已经开始关注To B领域的投资。他表示,尽管当时市场环境与现在有很大不同,但腾讯早已认识到To B领域蕴藏的巨大机会。按照时间线,腾讯的To B产业投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10-2015年:前沿规划期
这一时期,腾讯的To B业务主要包括企业邮箱、腾讯通RTX和部分开放平台云服务。尽管当时的市场环境并不成熟,腾讯投资部门依然关注CRM SaaS等领域,投资了金山软件,并见证了WPS成为国内SaaS软件的龙头。
2015-2018年:加速投资期
随着企业微信的推出和腾讯云业务的深入发展,一批初具规模的创业公司涌现,新的趋势和技术同步兴起。腾讯投资了一批企业服务公司,如明略科技、销售易和东华软件等。
2018年至今:全面规划产业互联网
数字化和信息化需求进一步爆发,行业独角兽不断涌现。2018年9月,腾讯调整组织架构,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腾讯投资协同集团战略规划升级,投资了数美、法大大、BOSS直聘、太美医疗和博思软件等代表性公司。
腾讯投资的整体发展历程中,战略投资与财务投资相互补充。姚磊文表示,战略价值和财务价值都是腾讯非常重视的因素,两者经常互相转化。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腾讯主要从战略价值和财务价值两个角度来评估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
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核心基础能力:能够帮助腾讯建设核心能力,无论是底层技术能力还是产品补足。 - 业务协同:能够与腾讯产业互联网业务产生强协同效应,共同开发客户和市场。 - 前瞻性规划:填补腾讯暂时难以深度介入的市场机会。
财务价值则包括: - 市场天花板:评估市场的潜在规模和发展空间。 - 竞争壁垒:分析公司的行业地位、创新能力及其护城河。 - 团队能力:重点关注CEO的能力及其团队在各个环节的专业能力。
根据业务相关性和投资方式的不同,腾讯的产业互联网投资被划分为三类: - 高业务关联x并购/控股:基础能力类投资,如收购Coding,补齐腾讯云在通用工具上的基础能力。 - 高中低业务相关性x多数股权:业务协同类投资,如东华软件,与腾讯在客户拓展和落地实施方面形成良好合作。 - 低业务关联性x多数股权:前瞻性规划,如太美医疗,虽短期内与腾讯无显性协同,但具有长期战略价值。
姚磊文总结了腾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四大投资方向: 1. 垂直行业:疫情推动各垂直行业的数字化变革,需要具备深厚行业知识的公司来服务市场需求。 2. SaaS行业:SaaS的云原生、多租户模式在未来将成为主流趋势,腾讯将持续关注并投资优秀的SaaS公司。 3. 企业微信生态相关:企业微信是腾讯产业互联网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企业微信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腾讯的重点投资对象。 4. AI和大数据:通过AI和大数据帮助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姚磊文强调,腾讯将继续以开放的心态和长期主义的态度,加大对产业互联网的投资力度,并为投资企业提供坚定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