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商品不同账户差25元!大数据杀熟为何屡禁不止?
作者头像
  • 童心制物Makeblock
  • 2020-12-04 06:20:40 4

网购、在线旅游和网上购票等服务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些问题,如先涨后降、以次充好等销售手段以及过度消费,这些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此外,一些问题反复出现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尤其是大数据杀熟现象,尽管饱受诟病,却依然困扰着许多消费者。这种现象像一块难以撕掉的膏药,始终困扰着人们。

消费者权益受损

老用户不如新用户的现状令人感到无奈。在许多行业中,老用户的地位相对较低。例如,在通信领域,老用户通常无法享受各种优惠套餐和福利,这些优惠都是留给新用户的。这种情况源于企业将老用户视为“笼中鸟”,可以随意操控。因此,企业更愿意向新用户示好,以获取潜在的利益。

大数据杀熟现象尤为明显。虽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它仍然频繁出现,屡禁不止。最近,一位女士在某电商平台购物时,因为使用了不同的手机结账,意外发现同一商品在不同账号下的价格相差25元。她作为高级会员,累计消费超过26万元,但支付的价格却比另一位累计消费仅2400多元的新用户更高。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令人震惊,大数据杀熟确实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随着#网购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成为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人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他们经常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比别人付出更多的钱。由此可见,大数据杀熟并非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最终导致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严重损害。

利润驱动下的平台和商家

从逻辑上讲,大数据杀熟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平台和商家为何仍不收敛?原因在于背后的利益驱使。举个例子,如果一件商品售价1000元,可以卖出1000份,商家可以获得100000元的收入。但如果商家选择通过大数据杀熟进行差异化定价,那么可以赚取更多。例如,将30份卖给普通用户和新用户,售价1000元,而将70份卖给老用户,售价1200元,这样商家可以获得114000元的收入。这种利润差异显而易见。

在大数据面前,用户的行为无所遁形。如果某个用户经常在某个平台上消费,那么其消费能力会被认为很强。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在浏览同一商品时可能会被系统自动加价。平台和商家清楚,即使在价格上增加几十元甚至几百元,用户仍然有可能下单,因为价格还在他们的接受范围内。但这对用户显然是不公平的。

平台和商家敢于冒险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尽管互联网看似开放,但实际上却被分割成一个个孤岛。用户缺乏对比价格的参照体系,也失去了货比三家的能力。他们看到的价格往往被认为是正常的价格。这样的环境无疑为大数据杀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整治大数据杀熟迫在眉睫

大数据杀熟无疑是错误的做法,它让消费者感到被欺骗。整治大数据杀熟已是刻不容缓。实际上,之前已有相关规定对大数据杀熟进行了约束。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在线旅游运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已于去年10月1日起实施,明确规定在线旅游运营商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侵犯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该规定实施后,许多在线旅游网站收敛了许多,大数据杀熟事件显著减少。

然而,网络购物仍然是大数据杀熟的重灾区。在这个领域也需要出台类似的规定,对大数据杀熟进行整治,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否则,仅靠平台和商家的自觉,不过是空想而已。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童心制物Makeblock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屡禁不止账户同一不同为何商品数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