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大数据:省、市、县不同级别医院心梗救治程度差距大
作者头像
  • 雷军校友
  • 2020-12-04 11:42:45 5

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杨跃进和许海燕教授等人发布了一项关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CAMI)的研究结果,揭示了省、市、县级医院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诊疗水平和患者预后方面的显著差异。研究发现,省、市、县级医院的再灌注率分别为69.4%、54.3%和45.8%,院内死亡率分别为3.1%、5.3%和10.2%。(JAMA Netw Open. 2020;3:e2021677)

研究者认为,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解决这些差异,特别是在市级和县级医院。

整体来看,72.0%的患者在症状出现后12小时内到达医院,14.1%的患者使用了救护车。与省级医院相比,市级和县级医院在12小时内到达医院的患者比例较低(分别为75.3%和69.8%),使用救护车的比例也较低(分别为19.4%和12.0%)。

在治疗方面,总体患者中再灌注率为57.5%,直接PCI率为46%。其中,省、市、县级医院的再灌注率分别为69.4%、54.3%和45.8%,直接PCI率分别为65.7%、42.2%和20.2%。而在12小时内到达医院的患者中,省、市、县级医院的再灌注率分别为88.6%、80.1%和72.6%,直接PCI率分别为83.8%、61.5%和31.6%。

研究者指出,未能接受再灌注治疗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对并发症的担忧、经济负担能力不足,以及医生的诊断不明确和临床经验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各级医院都存在治疗时间延迟的问题。省、市、县级医院在30分钟内完成从入院到溶栓目标的比例分别为15.4%、31.0%和36.5%,在90分钟内完成从入院到手术的时间目标比例分别为32.7%、41.5%和29.7%。

在患者结局方面,数据显示省级医院的院内死亡率为3.1%,市级医院为5.3%,县级医院为10.2%,相差近三倍。这种巨大差异在再灌注治疗和12小时内到达医院的亚组患者中依然存在。

研究者认为,县级医院较高的病死率可能与患者病情较重、再灌注治疗应用较少以及医院救治资源不足(如冠状动脉监护病房CCU和导管室)有关。即使校正了这些因素,差异仍然存在,这表明还存在其他因素,例如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不足。

这项研究纳入了CAMI研究中的108家医院的12,695名患者,其中省、市、县级医院分别有3985例、6731例和1979例,平均年龄为63岁。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雷军校友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心梗救治差距程度级别不同医院数据省、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