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在贵州茅台酒2020年度全国经销商大会上,茅台集团董事长高卫东再次强调“茅台酒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坚决禁止惜售、捂售和高价销售行为,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茅台集团表示将严肃处理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加快反黄牛系统的研发,并加强联防联控措施。此外,还将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牢牢把控工作的主动权。
控价和反黄牛本是好事,但消费者对此反应冷淡,认为茅台在装聋作哑、自导自演。究竟是茅台供不应求,还是人为制造稀缺?茅台的控价措施是否真心实意?这些问题至今悬而未决。
消费者对茅台的控价措施并不买账,表现为控价效果甚微,甚至价格越控越高。2020年,茅台53度飞天的价格在2400元至3000元之间。
据调查,2009年茅台的市场价格约为650元。自2011年末以来,茅台的价格一度飙升至2000元以上。2012年,茅台进入了一个一瓶难求的时代。
茅台控价始于2008年。当时茅台宣布,将在宏观调控中优化资源配置,缓解供需矛盾,并首次出台限价政策。2018年,茅台再次强调,必须按照1499元/瓶的价格销售飞天53度茅台酒,并建议经销商不囤货、不捆绑销售。
然而,每次1499元的抢购活动,最终都是“买不到”的口碑营销。即使在官方商城、京东、天猫旗舰店等平台,1499元的飞天茅台依然难以买到。
“买茅台的人不知道茅台的味道,喝茅台的人不知道茅台的贵。”究竟有多少茅台被真正消费了?这个问题至今无解。茅台也意识到,如果大量茅台被囤积而不是被消费,迟早会出现问题。
2018年,茅台取消了437家经销商的资格,2019年一季度经销商数量减少了533家。2020年,茅台继续削减经销商数量,截至第三季度,国内经销商数量为2049家,相比2018年年底减少了938家。
与此同时,茅台大力拓展直销渠道。截至10月底,茅台已经与68家直销渠道商合作,包括电商、商超、国资企业和烟草连锁等领域的优质企业。2020年第四季度,茅台计划通过直销渠道销售4160吨飞天茅台酒。
4160吨飞天茅台相当于883.58万瓶,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然而,即便减少了中间环节,普通消费者仍然很难买到平价茅台。大多数消费者依旧输给经销商和黄牛。
茅台的控价措施似乎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实际上,茅台通过直销渠道获得了更多利润。据报道,传统经销商的出厂价为969元,而直销渠道的价格更高。首批签约的直销渠道执行1299元的出厂价,第二批则为1399元。
因此,4160吨飞天茅台能够为茅台带来多少利润?据财经自媒体犀利点金分析,仅此一项就使茅台2020年的净利润增加了3.8个百分点。
茅台出厂价悄然上涨,市场价格也难以回落。换句话说,未来五年内,消费者仍需面对不断攀升的茅台价格。这是一个现实。
想喝到1499元的茅台并不难,只需要加强对经销商的管控即可。但为什么12年来,茅台控价始终无效?因为背后的利益链条错综复杂,牵涉多方博弈:黄牛、经销商、茅台官方、真正的消费者,甚至还有大资本在暗中操作。
对于茅台而言,控价和直销是应对策略,但如何平衡市场需求和价格,保持合理的市场定价,仍然是一个难题。控价措施虽然有效,但若过度控制,可能会导致市场失衡。
对于消费者而言,不必过于纠结,毕竟茅台只是一杯酒。而对于茅台利益链中的各方,目前的繁荣可能只是暂时的,未来的局面可能更加艰难。珍惜现状,避免让乱局变成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