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作为2020年宏观政策的核心词汇之一,其中大数据中心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推动大数据领域的协同创新,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文件,强调加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顶层设计。
数据被视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生产要素,优化数据中心布局,促进算力、算法、数据和应用资源的集约化和服务化创新,对于促进政企协同、行业协同、区域协同,全面支持各行业的数字化升级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
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需要加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顶层设计,形成“数网”、“数纽”、“数链”、“数脑”、“数盾”五大系统。
具体而言:
首先,优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布局,加速实现数据中心的集约化、规模化和绿色化,构建“数网”系统。
其次,加快完善云资源接入和一体化调度机制,降低算力使用的成本和门槛,形成“数纽”系统。
再次,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数据流通与管理,打造数字供应链,构建“数链”系统。
此外,深化大数据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金融、能源、交通、商业、工业制造、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农业、科研、空间科学、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中的协同创新,繁荣各行业数据智能应用,形成“数脑”系统。
最后,加快提升大数据安全水平,强化对算力和数据资源的安全保护,形成“数盾”系统。
国家发改委指出,在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过程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决定数据中心和服务资源的供给。从长远来看,应提前规划,预留发展空间,以引领全球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的发展。
同时,还需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消除制约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障碍,营造适应大数据发展的创新环境,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市场有序发展。
按照规划,至2025年,全国范围内将形成规模合理、绿色集约的数据中心一体化格局。东西部数据中心将达到结构上的平衡,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的运行电能利用效率将低于1.3。
届时,大数据协同应用的效果将显著提升,全国范围内将形成一批行业数据大脑和城市数据大脑,全社会的算力资源和数据资源将高效转化为智力资源,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也将稳步提升。
国家发改委在文件中指出,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区域以及部分能源丰富、气候适宜的地区规划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
在能源配套方面,文件提出探索建立电力网和数据网联动建设和协同运行机制,进一步降低数据中心的用电成本。加快制定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国家标准,完善绿色数据中心的标准体系,推进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加快数据中心的节能和绿色化改造。
此外,国家发改委还要求优化算力资源的需求结构。以应用为导向,充分发挥集约化调度的优势,引导各行业合理使用算力资源,提高基础设施的应用效能。对于后台加工存储、对网络时延要求不高的业务,支持向能源丰富、气候适宜的数据中心集群调度;对于高频次业务调用、对网络时延要求极高的业务,支持向城市级高性能、边缘数据中心调度;对于其他算力需求,则支持向本区域内数据中心集群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