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这个街道大数据管理3万户居民“垃分”,全市厨余日收运量已近千吨
作者头像
  • IT之窗
  • 2021-01-16 08:58:40 1

古代快报讯

南京自两个多月前开始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谁家的垃圾分类做得最好?”1月7日,南京市城管局联合栖霞区举办垃圾分类“尧尧领先”新闻发布会,介绍“尧化模式”。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尧化街道已实现辖区内54个小区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并建立了大数据中心,3万多户居民的分类情况一目了然。截至目前,南京已有4182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每日收集的厨余垃圾量达到了950吨。

建立大数据中心,3万多户居民分类情况清晰可见

7日,在尧林仙居碧水苑小区的垃圾分类环保屋,居民戴先生熟练地将剩饭剩菜、菜叶等倒入厨余垃圾桶,塑料袋则丢进其他垃圾桶。“垃圾分类后,小区环境变得干净整洁。”戴先生认为,垃圾分类主要靠习惯的培养。

该小区于2020年10月底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目前1000户居民中有90%以上参与,分类正确率达到了80%。尽管天气寒冷,垃圾分类指导员朱美玲仍然坚持每天早上6点半到岗,直到上午11点半才结束工作。“现在居民的分类做得很好,偶尔有分不到位的情况,稍微提醒一下,他们就能明白。”

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深入人心

在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垃圾分类已经深入人心。大门右侧摆放着5个可回收物箱,分别用于投放金属、玻璃、塑料、纸类、牛奶盒。大一班的小朋友王子铭也成为了垃圾分类指导员,他解释:“易拉罐应该放在金属箱里,笔记本和废纸应该放在纸类箱里。”

幼儿园内随处可见由废弃物制作的手工艺品,非常生动有趣。执行园长朱银叶介绍,幼儿园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时收集。

尧化街道垃圾分类大数据中心助力精准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尧化街道还建立了垃圾分类大数据中心。在显示屏上可以看到,54个小区、3万多户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都能实时记录,包括每户的垃圾重量、投放次数、积分奖励、兑换情况、投放习惯等。“通过每户居民的投放行为,可以逐步积累整个小区、街道的数据。”南京志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员工陈硕表示,这实现了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的全过程可追溯和精准化管理。

54个小区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

据了解,2014年4月,栖霞区尧化街道采用政企合作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尝试市场化、多方式运作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10月11日,辖区金尧山庄小区实施定时定点投放,成为全市首个全面撤桶的居住小区。

尧化街道办事处主任周朱伟介绍,截至目前,在13个社区的54个居住小区、570多个社会团体、44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知晓率达到了98%以上,参与率超过93%,正确率达到了81%。街道先后建成了“垃圾分类四大中心”:宣教中心、惠民中心、大数据中心、分拣中心。54个居住小区将建设113个垃圾分类亭房,确保所有居住小区的投放设施全部升级,实现居住小区环保屋全覆盖。此外,还实现了行业全覆盖,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文明单位(商户)评选、星级物业评定、绿色学校创建等重要内容,实现了强制分类全覆盖。

南京4182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厨余垃圾日收运量达950吨

南京市城管局环卫处副处长龙瑞介绍,自2020年11月1日南京全面实施垃圾分类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182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2983个小区建成了6155个收集点,还有239个小区、897个收集点在建设中。1万多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坚持桶边指导。分类垃圾按照“不同种类、不同车辆、不同去向”的要求进行分类收运,垃圾分类收运车到小区“打卡”收集,行驶轨迹在线监控,厨余垃圾日收运量达到950吨。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达到95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650吨/日,能够满足现阶段的需求。

龙瑞表示,2021年的垃圾分类工作将重点提升分类处理能力,从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各个环节不断完善,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宣传动员,加大上门入户宣传、桶边指导力度;尽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如源头减量配套政策等,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

他还透露,南京正在构建全市统一的垃圾分类信息平台,要求垃圾分类指导员和1500名收运人员在工作中“打卡”,“这样可以更精准掌握垃圾收运情况,让垃圾分类全链条纳入平台监管。”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IT之窗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运量千吨数据管理南京全市街道居民这个万户余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