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区在整治交通领域和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而言,从化区主要从“交通领域的超限超载问题”和“生态环境领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这两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抓住关键环节,借助科技手段进行精准管控,实现了从人力管控向智能化治理的转变。
自去年5月以来,从化区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涉货车亡人道路交通事故的数量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了20%和14.2%;查处货车超限超载的数量同比增长了23.9%;普通公路超限率仅为0.29%,远低于国家标准的2%;生态环境领域的信访投诉量也下降了18%。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化区积极推进数据共享,将公安、交通、城管和环保等部门的数据融合起来,打破了数据壁垒,提升了执法效率。例如,鳌头和吕田地区货车流量较大,超限超载现象较为严重。为此,从化区利用“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不停车动态称重、视频抓拍和车牌识别等操作,并将预警信息推送给交通和交警部门,快速展开联合执法行动。
此外,从化区还充分利用“智慧化监控指挥平台”,对合法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的车辆进行实时定位,整合区内消纳场和综合应用场的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区治安视频监控资源,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排放和受纳行为。
在交通领域的超限超载整治方面,从化区依托各部门共享的数据,建立了多个数据分析模型,快速筛选出超限超载车辆及其行驶规律等信息,并通过视频云平台进行高效布控预警。针对违法超限超载车辆的各种复杂情况,从化区通过重点车辆和人员的轨迹追踪,实现了精准打击。
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固体废弃物整治方面,从化区综合运用多种业务数据,对人、车、物、企业等四个维度进行评估,发现高风险车辆、人员及企业,并通过可视化平台展示其轨迹信息,及时推送预警信息,进行精准执法。
从化区还通过构建数据模型,推动执法从“粗放式”向“精准化”转变。例如,通过分析交通和生态环境领域的数据,发现了大量违法超载和偷倒固体废弃物的行为,并迅速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
最后,从化区通过数据牵引,实现了队伍监管从“传统预防”向“智能预警”的转变,有效避免了执法过程中的腐败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执法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使执法队伍更加规范和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