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周,股市波动加剧,许多投资者再次担忧持仓的安全性。
历史数据显示,A股在2月份的表现通常较为乐观。从整体趋势来看,2月份的下跌概率在一年中最高,过去30年中有21次下跌,下跌概率达到了70%。然而,从预期涨幅来看,2月份的表现并不差,平均涨幅约为2.97%,仅次于5月和11月,位列第三。
综合来看,尽管2月份的下跌概率较高,但其投资安全度在全年中仍然较为理想,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回顾历史,2月份共有9次下跌,分别出现在1995年、1998年、1999年、2001年、2008年、2013年、2016年、2018年和2020年。其中,2018年2月的跌幅最为显著,上证综指累计跌幅达6.36%。此外,2001年之后的五次下跌(2008年、2013年、2016年、2018年和2020年),跌幅均在3.5%以内,其中2018年的跌幅最大,其余年份的跌幅均较小。
从涨幅的角度来看,2月份的上涨幅度大多集中在1.2%至3.8%之间,历史上有8次涨幅落在这个区间内,占比约为30%。
机构分析认为,今年2月的风险相对可控。国元证券指出,2021年2月,随着经济数据好转,货币政策逐步回归正常化,市场多空因素交织,投资者需要关注政策和市场的节奏变化。预计上证综指将在3400点至3500点之间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2月份通常是“春节月”,历史上春节期间市场并未出现显著的顶部行情。外盘因素是影响A股的重要因素之一。据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曾万平介绍,统计数据显示,只要春节期间外盘跌幅不超过9%,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有限。这是因为目前北向资金占比较大,外盘大幅下跌时,部分资金可以回流救仓。
行业配置方面,国元证券建议,必需消费品(如医药、食品饮料等)在2月份表现较优。同时,也可以参考美股的走势进行配置,例如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包括有色金属和电力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