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机关将运用大数据等监督“打假官司”
作者头像
  • 中睿天下
  • 2021-02-19 09:11:45 0

中国司法机关将利用大数据技术打击虚假诉讼

据中新社北京2月18日报道,中国司法机关正在制定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业务协同信息化系列标准,规范案件信息跨部门流转和业务协同,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来监督虚假诉讼。

虚假诉讼通常被称为“打假官司”,指的是当事人出于非法动机和目的,滥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通过虚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等方式提起民事诉讼,导致法院做出错误的判决、裁定或调解。这种行为扰乱了司法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厅厅长冯小光在接受网络采访时提到,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处理的虚假诉讼案件数量显著增加。最高检已经向最高法发出了“五号检察建议”,以切实加强对人民法院民事虚假诉讼的监督。

各地检察机关也正在积极探索应对措施。例如,浙江省检察机关加强了对破产债务申报中的虚假诉讼监督;福建省检察机关发出了防止虚假劳动仲裁的检察建议,促使人社部门制定预防机制填补漏洞;江苏省检察机关利用“套路贷虚假诉讼智能预警系统”收集案件线索。

对于因不当执行而陷入经营困境的民营企业,冯小光表示,接下来检察机关将加大对损害民营企业利益的违法行为的监督力度,包括违法拍卖、超额执行、消极执行、错误分配财产以及违法处置被执行财产等行为。

谈及涉疫情纠纷,他表示,在处理相关合同纠纷案件时,需要综合考虑疫情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案件的影响,精准适用情势变更和不可抗力条款。(完)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中睿天下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司法机关打假官司运用监督数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