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黑龙江省纪委监委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涉嫌职务犯罪、潜逃16年的原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吴杰凯被成功抓获。这是自监察体制改革以来,黑龙江省追回的级别最高的职务犯罪嫌疑人。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完善追逃追赃的体制机制,建立了追逃追赃数据库,致力于编织一张覆盖全国的追逃“天网”,确保逃窜的职务犯罪嫌疑人无处可藏。专家指出,未来应继续提升信息技术在追逃追赃中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监察法赋予的权利,坚持追逃、追赃、防逃一体推进,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在追逃工作中,利用大数据技术排查嫌疑人踪迹,保持高压追逃态势,是当前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吴杰凯案中,追逃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发现了名为“代树国”的身份证信息,进而追踪到了他的行踪轨迹。最终,追逃人员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功将其抓获。
2019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监委也成功追回了一名职务犯罪嫌疑人王雪飞。王雪飞曾于2001年7月因涉嫌挪用公款而潜逃,直到2019年1月8日在深圳市被抓获。办案人员通过高科技手段掌握了王雪飞的行踪和生活规律,最终将其抓获。
在另一案例中,2020年6月29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纪委区监委通过技术手段锁定并抓获了潜逃多年的邵某。邵某曾在2003年因挪用银行资金而逃窜,专案组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其可能藏匿在广西桂林市,并成功将其抓获。
专家认为,信息技术在追逃追赃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类活动在不经意间都会留下数据痕迹。职务犯罪嫌疑人在潜逃过程中通常会经过严密筹划,频繁的出行记录、资金账户异动等行为都会留下线索。因此,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锁定嫌疑人的行踪及资产转移信息,使其无所遁形。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追逃追赃已成为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逃窜在国内还是国外,纪检监察机关都在努力编织一张“天网”。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纪检监察机关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形成了有效的合力,追逃追赃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使得更多逃窜的公职人员归案。
未来,完善追逃制度的关键在于一体推进追逃、追赃、防逃。一方面,做好追逃工作的同时,加强追赃,挤压逃窜腐败分子的生活空间,形成强大震慑。另一方面,应坚持重点个案攻坚与长远制度建设并重。抓好重点个案攻坚,形成强大震慑,带动反腐败追逃追赃工作的整体推进。同时,还需建立健全追逃追赃的法律制度,确保长期稳定的效果。
专家建议,应强化对主要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发挥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和廉政档案等信息的监督作用,形成有效的防逃机制。同时,提升信息技术在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等部门的综合运用,充分运用监察法赋予的权利,减少腐败分子的逃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