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税犯罪频发 大数据让空壳公司“脱壳”
作者头像
  • 2021-02-26 13:50:07 0

近日,重庆警方成功破获了一起特大虚开发票案件,捣毁了12个窝点,抓获了64名犯罪嫌疑人,查获了3682份发票,并冻结了2200余万元涉案资金。此次行动彻底摧毁了一个涉及15个省市的大型虚开发票犯罪网络。调查发现,该犯罪网络通过注册、购买和骗取等方式,控制了1600多家“空壳公司”,专门从事虚开发票的违法行为,涉案金额高达200亿元。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空壳公司”已经成为破坏正常商业秩序、扰乱经济运行的一大隐患。

涉税犯罪频发 企业需格外警惕

近年来,涉税犯罪案件频发。据媒体报道,自2018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查处了2.28万起涉税犯罪案件,涉案金额达到5619.8亿元。这些案件规模巨大,涉案金额庞大,据统计,多数是由职业犯罪团伙实施的,发案区域不断变化,且与多种经济犯罪交织在一起。

纵观近年来的一系列虚开骗税案件,可以发现以下几个趋势:一是“空壳公司”成为虚开发票的主要工具;二是虚开企业通过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的方式对外虚开发票;三是“走逃失联”成为逃避打击的主要手段;四是“配单配票”成为骗取出口退税的主要手段。

在这些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大多利用“空壳公司”作为犯罪工具,因此企业在日常运营中识别并规避“空壳公司”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专家建议,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识别“空壳公司”:

  1. 查询工商信息:到工商现场或网站查询,确认该公司是否已登记。
  2. 查看公司历史:检查公司成立时间,实地查看办公地点。
  3. 观察公司资产和人员情况:检查是否有固定资产,是否有正式员工,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公积金等。

大数据平台可助力识别空壳公司

除了上述常规方法,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为识别“空壳公司”提供了新的手段。人民启信APP推出了一项名为“查空壳”的新功能,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帮助企业和个人识别疑似“空壳公司”。

根据人民启信APP的数据统计,空壳公司通常具备以下特征:没有固定办公场所,缺乏实际运营活动;缺少必要的经营资质;没有实际出资和资产;负责人和员工异常。因此,空壳公司常被用于洗钱、骗贷、欺诈和资产转移等非法活动。

全国疑似空壳公司的地域分布

根据人民启信APP的数据,广东、山东、浙江和江苏是疑似空壳公司数量最多的省份,其次是河南和四川等地。这一分布情况与全国范围内空壳公司相关案件的区域分布基本一致。

行业分布特点

从疑似空壳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批发和零售业最为集中,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两个行业的公司成立门槛较低,对场地和人员的要求不高,对企业运营资质的要求也相对宽松,这使得不法分子容易设立空壳公司进行虚假交易和违法资金流转。

政策层面的分析

从政策角度来看,需要了解“运营异常名录企业”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人民启信APP通过对疑似空壳公司进行多方位分析,发现“批发和零售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运营异常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中占比较高。

综上所述,识别和防范“空壳公司”对于维护正常的商业秩序和经济稳定至关重要。企业和个人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大数据工具,加强风险防控意识,确保自身利益不受侵害。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涉税脱壳频发空壳犯罪数据公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