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全国平均气温为-2.5℃,较常年同期偏高0.85℃。四川在这一时期经历了气温的显著变化,特别是2月份,气温显著升高,暖冬逆袭成功。
在经历了几次寒潮之后,暖空气于1月中旬开始发力。2月19日至22日,全国迎来了大规模的回暖,河北、河南等地的气温甚至达到了与海南相同的水平,全国四分之一的气象站记录了破纪录的温暖天气。四川多地也出现了极端高温,2月期间,全省有90个站点的日最高气温打破了历史同期纪录,其中盆地有81个站点。成都市在2月23日的气温达到了23.6℃,刷新了2010年2月25日创下的最高温纪录。
尽管2月末出现了一次倒春寒,但2月整体气温仍显著高于往年,全省平均气温为10.2℃,较常年同期偏高2.9℃,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盆地的气温更是显著偏高2-4℃。
从全国来看,2月4日,全国平均气温从偏冷变为偏暖,并且一直保持这种趋势,暖冬锁定。四川省的情况也是如此:
在盆地,暖冬逆袭更为明显,2月的气温显著偏高2-4℃。在最暖的2月推动下,整个冬季(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全省平均气温为6.7℃,较常年同期偏高0.7℃,成为历史第11暖的冬季。
气温上升的同时,降水却在减少。2020年12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3.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9%;2021年1月,平均降水量为10.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然而,2月的平均降水量仅为12.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3%。
尤其是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6%,部分地区的降水量甚至不足5毫米。巴塘、稻城、得荣、德昌、德格、会理、米易、木里、宁南、普格、乡城、盐边、盐源等13个县站2月内无降水。盆地南部和东北部的降水量也较常年偏少,一些地方的降水量甚至只有常年的50%。
气温高、降水量少,加上充足的日照,使得空气变得非常干燥。2月,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仅为47%,木里等地的湿度甚至低至32%。截至2月28日,全省有37个站点出现干旱,其中盆地有21个站点。重旱和特旱主要出现在高原地区,其中重旱6站(盆地1站),特旱3站(盆地0站)。
虽然2月底的冷空气带来了一些雨水,但甘孜州和攀西地区的旱情仍然严重。同时,森林火险等级也持续偏高,2月下旬,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的森林火险等级达到了3-4级。
3月,气温预计将比常年略高,但不会像2月那样显著。宜宾、泸州、自贡等地的气温将较常年偏低0.5℃左右,省内其他地区气温将较常年偏高0.5-1.0℃。春雨依旧不大方,全省平均降水量预计接近常年均值。其中,达州、广安、雅安、乐山、宜宾、泸州、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东北部的降水量将较常年偏多1-2成,攀枝花和凉山州中西部的降水量将较常年偏少2-3成,省内其他地区降水量将较常年偏少1-2成。目前看来,3月将有4次降温降雨过程,但大部分都是小雨为主,日平均气温略有下降,但中旬的降温需要特别注意。
这样的天气变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