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三批“监管沙盒”试点名单公布
3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其官网上公示了上海市第三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项目的名单,共有三个创新应用入选。这三类应用涵盖了金融服务和科技产品,进一步展示了上海在金融科技创新领域的进展。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强调,此次公示的创新应用遵循了守正创新、风险可控、权益保障和惠民利企的原则。这些应用主要运用了区块链、大数据、电子签章等先进技术,优化了金融服务,旨在为中小微企业和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支持实体经济,推广普惠金融理念,提高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以下是三个创新应用的具体情况:
一、基于区块链的B2B订单管理系统
该应用由浦发银行和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属于金融服务类别。它利用区块链、数字证书、电子签名以及大数据技术构建了一个B2B订单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能够为电商平台上的企业提供信息存证和订单风险评估服务,从而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虚假交易问题,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和安全性。
预计该项目将覆盖上千家企业,订单支付总额有望达到100亿元。
二、基于大数据的客户营销系统
光大银行提出了一个金融服务项目,即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来开发客户营销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分析,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且贴心的金融服务。
该项目预期能够提高营销活动的精确度,同时降低营销成本,并且减少对无购买意愿客户的干扰,更好地保护客户隐私和权益,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预计该项目每年将服务约1000万人次。
三、“会银通”第三方电子函证平台
该项目由中金金融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广发银行和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联合推出,属于金融服务类别。它采用电子签名、数字证书及电子加密硬件建立了一个第三方电子函证平台,旨在为审计单位和广发银行之间提供高效、安全且低成本的线上函证服务。
该项目预计每年可以处理大约1200万次电子函证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还提到,未来上海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组将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指导下,继续发挥上海市的资源优势,鼓励更多创新主体参与进来,不断强化监管包容性,激发金融创新活力,建设一个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
自2020年4月成为“监管沙盒”试点城市以来,上海已经公布了三批共16个创新项目,其中金融服务与科技产品的数量均为8个。
值得注意的是,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孙杨曾表示,上海特别注重通过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产业链金融风险控制,促进金融与产业链以及数字政务的融合。在之前的两批名单中,已有多个项目涉及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此次名单中也有两个项目采用了这两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