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财探长315特辑丨被大数据杀熟只能算了?如何避开“被算计”
作者头像
  • 飞机狂人
  • 2021-03-14 17:47:12 0

在2021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前,本期《添财探长》栏目将聚焦于大数据杀熟现象,探讨这一问题的背景及其对消费者的影响。大数据杀熟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这种行为是否真的合法?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种现象?

滴滴再现大数据“杀熟”?

在互联网时代,打车软件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然而,不少用户发现,手机品牌的不同竟然会影响打车软件提供的优惠。特别是使用苹果手机的用户,他们往往享受的优惠较少,费用也相对较高。

最近,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带领的研究团队进行了关于打车软件的调研。该团队在国内五个城市,投入5万元资金,收集了800多个样本,得出了一份详细的报告。报告显示,滴滴打车平台上的“熟客”确实比“新人”支付更高的费用,而苹果用户相比安卓用户,打车费用也更高。对此,滴滴客服回应称,并不存在这种情况,若遇到相同情况,可以通过截图反馈给客服解决。

不过,这并非滴滴首次被曝光大数据杀熟行为。早在2018年,滴滴就被指控存在此类行为。当时,一位张女士反映,自己作为滴滴的老用户,每年花费大量打车费,却发现即使使用“一口价”计费方式,与“信任值”较低的丈夫相比,相同的起终点和距离,她支付的费用却更高。

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称,实际支付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行驶距离、每公里费用、低速里程及优惠券等。滴滴会根据实时路况提供预估价格,因此即便起点和终点相同,预估价格也可能有所不同。

尽管如此,滴滴司机透露,新手司机更容易接到订单,而随着出车时间增加,订单量逐渐减少,进入所谓的“静默期”。此外,在热门区域,订单往往先被“租车跑滴滴”的司机接手,兼职司机获得的订单较少。

《2020打车软件调研报告》还提到,滴滴可能存在针对苹果用户收取更高费用的情况。调研发现,苹果用户更可能被舒适型车辆(如专车、优享)接单,这一比例是非苹果用户的三倍。

这意味着,互联网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创建用户画像,并根据这些画像推荐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以反垄断的名义,向“大数据杀熟”说不

1月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召开会议,讨论网络消费领域算法治理与消费者保护问题。中消协指出,部分大型平台企业通过算法技术进行大数据杀熟,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消协认为,应加强算法治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中消协表示,大数据杀熟问题的核心在于平台如何运用算法技术。算法可以提升运营效率,但也可能被用来规避法律,损害消费者利益。例如,一些平台利用算法进行价格歧视,对新老用户制定不同价格,或对不同地区用户定价不同。此外,频繁访问页面的用户可能面临价格上涨,复杂的促销规则和算法也让消费者难以计算真实价格。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近日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明确指出大数据杀熟可能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虽然《电子商务法》已于2019年生效,对大数据杀熟进行了禁止性规定,但这种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原因在于违法成本过低。根据《电子商务法》,最高罚款50万元,这对于大型互联网平台来说只是“罚酒三杯”。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然规定消费者可以主张三倍赔偿,但由于大数据杀熟的技术隐蔽性,消费者很难举证,维权难度大。

《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的发布,为遏制大数据杀熟提供了新的法律手段。一旦平台被认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将面临更加严厉的处罚,有望有效遏制这种现象。

大数据杀熟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所谓大数据杀熟,是指互联网公司向老用户展示的商品或服务价格高于新用户。了解大数据杀熟,首先要了解价格歧视的概念。价格歧视是指卖家向不同用户提供不同收费标准的现象,即使同一产品,价格也会有所差异。

举个例子,如果一家商店出售同一支笔,甲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8元,乙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10元。如果定价为8元,商店就会失去乙的2元收入;如果定价为10元,甲就不会购买。于是,商家开始搜集用户数据,确定每个人对商品的最高承受价格,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希勒曾研究Netflix的定价策略。研究表明,如果Netflix仅根据种族、收入、邮政编码等传统因素定价,利润可提高0.3%。但如果利用用户在线活动数据定价,利润可提升至14.6%。

对于消费者而言,大数据杀熟是最大的困扰,但有时我们只能无奈接受。有人建议货比三家,尽量少使用浏览器,切断不同平台间的联系。也有人提出适应算法,利用平台的检测机制获取部分优惠。还有人寄希望于区块链技术,既能保护数据隐私,又能使数据信息更加透明。

随着消费者隐私意识的增强,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监管力度的加大,大数据杀熟的现象有望逐步减少。

消费者最终还是要依靠自身的力量,维护自己的权益。希望本文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大数据杀熟现象。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飞机狂人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探长特辑算计避开只能算了数据如何315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