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还是“云算计”?大数据时代,你被“杀熟”了吗?
作者头像
  • 互联网之家
  • 2021-03-15 08:59:32 0

往年两会期间,大数据技术衍生出的平台监管、弹窗广告以及大数据杀熟等议题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大数据杀熟并非新鲜话题,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应用程序随意收集用户信息,并利用数据分析进行价格歧视的现象屡见不鲜。

不久前,滴滴打车引起广泛关注。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带领团队研究发现,打车行业存在“手机越贵,打车费用越高”的现象。他们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成都五个城市,花费5万元,收集了800多个样本,最终得出一份详细的打车报告。报告指出,使用苹果手机的用户更容易被高端车型接单;而非苹果手机用户则会因为手机价格较高而更容易被高价车型接单。

同样的,在旅游行业中也存在大数据杀熟的问题。一位经常使用某旅游应用预订酒店的网友发现,他预订酒店的价格比不常使用该应用的朋友高出约100元。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隐私已经几乎不存在。回顾手机中的各类应用,哪一个不在收集我们的兴趣和习惯,然后为我们推送想要的内容?

今日头条记录我们感兴趣的新闻类型,从而推送个性化内容;百度则根据我们的搜索记录,在侧边栏推送相关的广告;旅游网站如携程也会收集用户数据,推荐酒店等;微信同样记录我们的使用习惯,了解我们偏好的功能;支付宝和淘宝也是如此……

虽然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行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和服务,这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如果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价格歧视,不仅违背道德,甚至可能构成欺诈行为。

事实上,“杀熟”这一现象在传统社会就已经存在,指的就是商家利用老客户的信任,对老客户报出比新客户更高的价格。进入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大部分在线活动都会留下痕迹,并存储在云端。平台掌握了大量云端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精准地了解用户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和行为偏好,使得价格歧视更加精确和便捷。“云计算”也因此变成了“云算计”。

推动巨头企业不顾法律进行价格歧视的根本动力是高额利润。随着大数据杀熟现象日益受到关注,人们也开始更多地思考大数据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大数据技术对科技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

大数据杀熟之所以受到广泛批评,主要是因为商家忽视了用户隐私,违反了诚信的商业道德。我们需要通过制定新的数据规则来约束技术的发展。只有加快个人信息保护、反垄断和反不公平竞争的相关立法,才能为大数据的应用划定界限,实现从“数据趋恶”到“数据向善”的转变。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互联网之家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算计还是计算时代数据
    下一篇